- 初中化學第一冊教案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初中化學第一冊教案(10篇)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有必要進行細致的教案準備工作,通過教案準備可以更好地根據具體情況對教學進程做適當的必要的調整。優(yōu)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初中化學第一冊教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初中化學第一冊教案1
緒言
【教學目的】
1.認識化學學科所研究的對象,明確化學學習的目的和方法,緒言 —— 初中化學第一冊教案。
2.初步理解物理變化的概念及本質的區(qū)別,并能運用概念會判斷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的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
3.初步了解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
4.通過演示實驗培養(yǎng)學生觀察、描述實驗、啟發(fā)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激發(fā)學生學習化學的自覺性和積極性。
5.通過物質是客觀存在的,是不可消滅的,只能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的道理對學生進行辯證唯物主義教育,應用科學改造自然造福于人類的教育。
【教學重點】
物理變化、化學變化的概念及其應用。
【課時計劃】 二 課 時
第一課時
【內容提要】 為什么要學習化學?怎樣學好初中化學?化學是研究什么的?
【教學過程】
【引 言】
很早很早以前,人們就幻想有一根奇異的魔杖,只要用它點一下石頭,頑石普變成亮閃閃的黃金;用它碰一下香灰,就能變出救死扶傷的仙丹良藥;用它指一下主山峻嶺,馬上山崩地裂,河流暢通……
但是,在古代,這種幻想終究不能實現。那么,這根魔杖到底有沒有?有!這根魔杖在哪里?就在我們今天開始學的化學里。
【板書】緒言
【板書】 一、什么是化學?
【講述與討論】
1.放映《化學在我們的身邊》的錄象;
2.由學生自己例舉身邊的物質,認識化學與生活的關系;
3.通過上面的事實,把學生的思維帶入到周圍的世界中:有形形色色、豐富多彩的物質,有清新的空氣,潺潺的'流水,光彩奪目的金剛石、烏黑的煤炭、潔白的食鹽、堅韌的鋼鐵……
4.演示補充實驗:
。1)預先在一張白紙上用無色的酚酞試液寫上的“化學”字樣,用盛有氫氧化鈉溶液的小噴霧器向其噴射而出現紅色字樣,再用盛有鹽酸溶液的小噴霧器向其噴射,紅色又消失,化學教案《緒言 —— 初中化學第一冊教案》。
。2)用一沾有高錳酸鉀的玻璃棒去接觸酒精燈的燈芯而引燃燈芯。
【討論】
為什么要學化學?
引導學生閱讀課本P 1的第一~第三段的內容;閱讀課本P 3的第五段P4的第三段的內容。
【討論】
化學是研究什么的?
引導學生閱讀課本P 1的第四段的內容。
【板書】
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
物質
組成
結構
性質
變化規(guī)律
【討論】
怎樣學好化學?
指導學生閱讀P4的第四段的內容。重點講學習化學的學習方法:抓好預習、聽課、復習、作業(yè)四個環(huán)節(jié)。
預習指導:做到初步了解重點、難點,劃出不懂的地方帶著問題學,能提高聽講效率,節(jié)省作業(yè)時間,學習主動、有興趣。
聽講:是學好化學的關鍵,初三化學是從啟蒙教育開始,只看書不做實驗、不聽講,有些知識很難理解。聽講時要做到邊聽、邊觀察(實驗)、邊思維、邊記憶(強化記憶)。爭取在課堂上學會。
復習:是進一步落實課本知識為自己知識的過程。特別要注意開始學習化學要過好化學用語關。
觀察實驗:在實驗中要注意看什么、怎樣去看。
[小結] (略)
[作業(yè)]
1.課本P4的家庭小實驗。
2.預習物質的變化及物質的性質的內容。
板書設計:
緒言
一.什么要學習化學?
二.學是研究什么的?
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
物質
組成
結構
性質
變化規(guī)律
觀察實驗現象的程序:
變化前:物質的顏色、狀態(tài)、氣味。
變化時:物質以生的主要現象,如:有什么顏色、什么氣味的氣體生成,什么顏色的沉淀 生成,發(fā)光,放熱等。
變化后:生成物的顏色、狀態(tài)、氣味。
三.怎樣學好初中化學?
緒言 —— 初中化學第一冊教案
初中化學第一冊教案2
教學目的
知識目標 通過實驗使學生了解鐵的物理性質;掌握鐵的化學性質;常識性介紹鐵生銹的原因和防銹的方法。
能力目標 培養(yǎng)學生觀察實驗能力和思維能力
思想目標 對學生進行受國主義教育和外因是變化的條件內因是變化的根據,外因通過內因起作用的教育。
重點難點 鐵的化學性質。
教學方法 講授與實驗、討論相結合。
教學用具 儀器:試管、鑷子。
藥品:新鐵釘、鐵粉、細鐵絲、薄鐵片、鋅粒、鎂條、銅片、稀硫酸、稀鹽酸、硫酸銅溶液。
其它:投影儀、投影片、一周前做的鐵生銹的三個實驗。
課時計劃 1課時
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教學意圖
彩色圖片;鋼鐵是人類生產、生活中非常重要的材料,如:車、船、機械、橋梁、房屋等,人體中也含鐵。動畫、錄像
聯系生產、生活實踐、進行識記
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我國鋼鐵發(fā)展簡史引入課題
閱讀課本117~118頁
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新的'細鐵絲、薄鐵片的樣品
鐵的密度、熔點、沸點
一、鐵的物理性質
觀察:純鐵的顏色、光澤、狀態(tài)、硬度、思考、鐵的延性、展性及導電、導熱性、學習鐵的物理性質。
通過對鐵的實驗觀察,了解鐵的物理性質。
課堂練習一(見附1)
指導學生做練習
做練習一
鞏固鐵的物理性質的知識
在已學過的知識中,哪些涉及了鐵的化學性質?
上述瓜的條件、實驗現象、注意事項、化學方程式
初中化學第一冊教案3
【目的要求】:
1. 認識氫氣的物理性質,重點掌握氫氣的化學性質,
并結合性質了解氫氣的用途。
2.理解點燃氫氣前為何要先驗純的原理,掌握驗純的方法。
3.從得失氧的角度了解氧化反應和還原反應,氧化劑和還原劑 。
4.培養(yǎng)學生觀察現象,分析、推導問題解決問題,綜合及歸納等思維能力。
5.使學生初步樹立量變引起質變以及對立統(tǒng)一辨證唯物主義思想。
【重、難點】: 氫氣的`化學性質
【教學方法】: 實驗引導,觀察分析,結合多媒體直觀形象化,學生為主體。
【教具準備】: 多媒體電腦一臺;實驗室制取氫氣儀器一套;試管;鐵架臺;
尖嘴和長玻璃管各一個;酒精燈;塑料罐;燒杯;火柴;氧化銅。
【教學過程】:(第一課時)
提問:一般來說,空氣中不含有的氣體有:
A.氧氣 B.氫氣 C.稀有氣體 D.水蒸氣
(學生回答)
引言:為什么空氣中一般不含有氫氣呢?因為它在自然界中以單質形式存
在很少,主要存在于化合物中。為了獲得氫氣,上節(jié)課我們用什么
方法制取了氫氣?(展示一瓶氫氣)它是什么顏色什么氣味的氣體?
這屬于氫氣的什么性質?(學生回答)氫氣還有其它什么性質呢?
氫氣又有何用途?下面讓我們一起來研究。
演示實驗:完成氫氣吹肥皂泡的實驗。
提問:我們看到肥皂泡迅速上升,這說明了氫氣具有什么性質?
。▽W生回答)
學生活動:閱讀課本53頁第一自然段
(閱讀后由學生回答總結氫氣的物理性質)
引言:在化學上更重要的是認識物質的化學性質,那么,氫氣有什么化學
性質呢?氫氣在常溫下性質穩(wěn)定,但在點燃或加熱條件下,能與許多
物質發(fā)生化學反應。
演示實驗:完成氫氣在空氣中安靜燃燒的實驗。
投影:[觀察思考]
氫氣在空氣中燃燒有什么現象?產生什么物質?
如何用文字表示氫氣在空氣中燃燒的反應?
從實驗中得出氫氣具有什么化學性質?
播放CAI錄相:氫氣在空氣中安靜燃燒
師生活動:結合觀察思考題及放大的實驗現象,學生回答及寫文字表達式,
教師引導學生總結出氫氣的可燃性。
引言:是否點燃氫氣都能安靜地燃燒呢?讓我們觀察一個實驗。
演示實驗:完成氫氣和空氣混合引燃爆炸實驗。
學生討論:
1.對比爆炸實驗和燃燒實驗,在反應原理上有何特點?
2.同樣是氫氣和氧氣的反應,為何產生不同的現象呢?
請回顧第一章學習的爆炸的知識思考討論。
。ㄏ确纸M討論,然后選代表回答,教師評價)
播放CAI動畫:演示并解釋為什么純凈的氫氣與不純的氫氣點燃產生
不同現象的原因。
引言:是否只要氫氣中一旦混有空氣,點燃就一定會爆炸呢?
講解:爆炸極限知識及使用可燃性氣體的安全知識。
引言:在實驗室,我們在點燃氫氣前必須進行驗純工作,否則易引起爆炸。
我們怎樣才知道氫氣是否純凈呢?請看演示實驗。
演示實驗:邊演邊講實驗室檢驗氫氣純度的操作方法及判斷方法,
并向學生說明此操作是很安全的。
學生活動:學生用筆代替試管模擬操作,讓一位學生上臺演示驗純操作
并判斷是否純凈。
引發(fā)思考:若用向下排空氣法收集氫氣,經檢驗不純而需要再檢驗時,應
用拇指堵住試管口一會兒,然后才能再收集檢驗,否則易發(fā)生
危險,這是為什么呢?
演示實驗:用排空氣法收集一試管氫氣,點燃聽到尖銳爆鳴聲后,將試管
橫放浸入水中,讓水從試管口緩緩流入,將管內未熄滅的火焰
趕出,并用紙條置于管口點燃,紙條可燃燒。
提問:為什么紙條會燃燒?說明了什么問題?用排水法收集時,需要這樣
做嗎?(指導學生閱讀課本55頁注解①)
小結:請學生歸納本節(jié)課學習的知識要點,教師予以補充。
作業(yè)布置:課本58頁第2題1、2、3
(第二課時)
引言:上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氫氣的哪些性質?點燃氫氣前為何要先驗純?
氫氣還有什么化學性質呢?
演示實驗:氫氣還原氧化銅實驗
投影:[思考討論]
1.實驗觀察到什么現象?
2.為什么氧化銅會變成銅,而氫氣卻變成水?
3.在反應中氫氣發(fā)生了什么反應,表現了什么性質?氧化銅又發(fā)生
了什么反應,表現了什么性質?
4.氫氣和氧化銅兩者存在什么反應關系?
5.試管口為何向下傾斜?通過氫氣的導管為何要插到試管底部?
6.為什么要先通人氫氣后加熱,實驗結束后要繼續(xù)通入氫氣直至試管冷卻為止?
播放CAI錄相:氫氣還原氧化銅實驗
。ńY合錄相播放,學生思考討論上述問題)
加 熱
板書: 氫氣 十 氧化銅 銅 十 水 (置換反應)
(H2) (Cu0) (Cu)(H20)
電腦CAI動畫:分析氧化還原反應(教師邊播放邊組織討論并講解)
板書:(2)還原性(寫在文字表達式上方)----------用于冶煉金屬
得氧,被氧化
加 熱
氫氣 十 氧化銅 銅 十 水
失氧,被還原
還原劑 氧化劑
(有還原性)(有氧化性)
還原反應:含氧化含物里的氧被奪去的反應。
小結:氫氣的化學性質主要有可燃性和還原性
作業(yè)布置:課本58頁第4、5題
初中化學第一冊教案4
教學目標
知識技能:了解氧氣的物理性質,初步掌握氧氣的化學性質。
能力培養(yǎng):通過氧氣化學性質的實驗,培養(yǎng)學生觀察、分析及語言表達能力。
科學思想:通過研究氧氣的性質,培養(yǎng)學生嚴謹的科學態(tài)度。
科學品質:通過氧氣化學性質的實驗,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求實、嚴謹的.優(yōu)良品質。
科學方法:通過實驗探討氧氣的化學性質。
重點 、難點:初步掌握氧氣的化學性質及對實驗現象的準確描述。
教學過程設計
教 師 活 動
學 生 活 動
設 計 意 圖
在我們的生活環(huán)境中有空氣,而空氣中有氧氣。
請你舉例說明日常生活中用到氧氣的地方
氧氣與人類的生活有密切的聯系,是人類和動物自下而上不可缺少的物質。
傾聽
回答:人和動物呼吸,急救病人。
傾聽
激發(fā)興趣。
氧氣具有哪些性質呢?
化學上要系統(tǒng)的研究某種物質一般都有一個程序,即先研究它的物理性質、化學性質,再通過性質研究它的用途。
思考、猜想
設疑創(chuàng)設情境。
初步了解研究物質的程序。
什么是物理性質?
物理性質包括什么內容?
回答:1 不經過化學變化表現出來的性質。
復習舊知識為學習新知識打好基礎。
一瓶氧氣
1. 說出氧氣的色態(tài)
2 .氧氣有氣味嗎?
3.已知氧氣的密度是1.429克/升,空氣的密度是1.293克/升,你從中得到什么結論?
4.在1升水中僅溶解30毫升的氧氣怎樣表示氧氣的溶解性?
如果我們改變條件,氧氣會由氣態(tài)變?yōu)橐簯B(tài),所以說氣體時必須要注明在通常狀況下。
觀察、討論,一位學生回答(別的學生補充)
1氧氣是無色的氣體
2氧氣是無味的(聞氣味)
3氧氣比空氣重
4氧氣不易溶解于水
領悟
培養(yǎng)學生的面容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學習聞氣味的方法。
一、物理性質
1.在通常狀況下氧氣是無色、無味氣體
2.比空氣略重
3.不易溶解于水
4.氧氣液態(tài)氧 固態(tài)氧
初中化學第一冊教案5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倭私饣瘜W的研究范圍、定義。
、诹私饣瘜W這門學科的發(fā)展進程。
、壑阑瘜W與人類進步和社會發(fā)展的密切關系。
2、能力目標
通過實驗培養(yǎng)學生觀察、描述事業(yè)的能力,激發(fā)學生學習化學的自覺性和積極性
二、教學重點
、倩瘜W的研究范圍及其定義。
、诨瘜W與人類的關系
三、教學難點
培養(yǎng)學生學習的興趣
四、教學方法
講授法、演示法
五、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ǚ乓皇赘琛兜谝粫r間》,使學生進入情境,感受到課堂氛圍的和諧、輕松、愉快,縮短師生間的情感距離,盡量體現師生間民主平等的關系)
在我們的生活和學習的環(huán)境周圍有形形色色、豐富多彩的各種物質。如黑板和粉筆有不同的顏色,玻璃和水有不同的狀態(tài),窗上的金屬和怒條有不同的硬度和導熱性,等等......
你有沒有思考過:
①天空為什么是藍色的?怎樣才能使天空變的更藍?
、谂?梢猿圆葸^活,人為什么不能靠吃草過活?
、劬焓迨迨窃鯓优袛嗨緳C酒后開車的?
、芄(jié)日的時候,人們都會燃放繽紛燦爛的煙花,你知道煙花為什么會五顏六色嗎?
⑤偵察員是怎樣顯示罪犯指紋的?
、拊鯓映ヒ路系奈蹪n?
你知道問題的答案嗎?
。ǘ┬抡n講授
2、1什么是化學?
介紹化學是一門研究物質的組成、結構、性質以及變化規(guī)律的自然科學,它與人類進步和社戶發(fā)展的關系非常密切。
、僖运疄槔f明如何研究物質的組成、結構。
、谝匝鯕鉃槔f明如何研究物質的性質及變化規(guī)律。
、垡砸率匙⌒羞@些密切相關的事例說明化學與人類進步和社會發(fā)展關系密切
、芤龑W生閱讀課文,欣賞課文第一自然段,提高文學修養(yǎng)。
討論:生活離得開化學嗎?
2、2怎樣學好初中化學?(討論)
2、3趣味實驗
引導學生觀察、描述實驗,做好筆記,提高學習化學的興趣。
①“無中生有”(先用酚酞的酒精溶液在白紙上寫上字,晾干,用堿液噴射,顯示紅色字體)
、凇扒逅儭保ā扒逅薄芭D獭薄捌薄芭D獭保築a(OH)2+Na2CO3+HCl+H2SO4)
③金屬燃燒(鎂條燃燒)
、堋八苌稹保ㄕ舭l(fā)皿、碎紙、酒精、鉀、鑷子、水)
請同學對實驗現象進行描述
。ㄈ⿵土曥柟
1、化學是一門研究物質的_____、____、____以及________的基礎自然科學。
2、下列不符合近代化學觀點的是()
、盼镔|是由原子和分子構成的
⑵分子在化學變化中不會破裂
、腔瘜W變化中原子不會破裂
⑷化學變化中,分子破裂,原子重新組合成新的分子。
3、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一、研制艾滋病疫苗的過程中,化學將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利用化學人類可以合成許多自然界不存在的.新物質
三、化學工業(yè)給人類帶來的只有益處沒有壞處
四、利用化學可以研究和開發(fā)新能源
4、我國古代四大發(fā)明有:指南針、印刷術__________和________,后兩種工藝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在化學方面所作的重大貢獻。
(一)課堂小結
、呕瘜W的定義
、苹瘜W與人類進步、社會發(fā)展的關系
。ǘ┳鳂I(yè)布置:
、匍喿x第五頁“綠色化學”
、陬A習下一課
、塾洃汸73元素符號
一、板書設計
課題1化學使世界變得更加絢麗多彩
化學——是研究物質的組成、結構、性質已經變化規(guī)律的科學。
物質是由原子和分子構成的,分子的破裂和原子的中心組合是化學變化的基礎。
化學變化中分子會破裂,而原子不會破裂,但可重新組合成新的分子。
教學后記
略。
初中化學第一冊教案6
單位
中學
教者
楊1
學科
化學
課型
新授課
課題
§7—1溶液
教 學
目 標
知識與能力:1、了解溶液的概念,認識溶液的基本特征,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利用比較的方法去認識事物的能力
2、了解溶質、溶劑的.基本概念,了解溶液在生產和生活中的一般應用,形成自學能力,溶液 —— 初中化學第一冊教案。
方法與過程:實驗探究,主動發(fā)現,自主學習,培養(yǎng)興趣。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培養(yǎng)認識物質學習化學的興趣,培養(yǎng)嚴謹科學、主動積極的學習態(tài)度。
重點
建立溶液的基本概念,理解溶液、溶質、溶劑三者的關系。
難點
從微觀上認識溶液、溶質和溶劑的辯證關系
教法
實驗探究,自學歸納
教具
實驗用品,課件
教 學 過 程
教學環(huán)節(jié)
教學內容
教學調控
設計意圖
激趣導學
引入溶液
引言
激發(fā)興趣,
培養(yǎng)動手能力
探索新知
溶液定義
溶液的形成
生:實驗(一)
師:啟發(fā)觀察,
引導總結,化學教案《溶液 —— 初中化學第一冊教案》。
微觀演示。
生:實驗(二)
激發(fā)興趣,培養(yǎng)
動手能力。
引導啟發(fā),培養(yǎng)
觀察分析能力。
對比總結,培養(yǎng)
表述能力
教學環(huán)節(jié)
教學內容
教學調控
設計意圖
探索新知
定義
組成
特征
應用
學生:自學
學生:匯報講解
師:必要的指導
師生討論問題
培養(yǎng)學生自學能力。
強化學生為主體生生互動
形成創(chuàng)新能力
總結提高
生自主完成
師做補充
形成歸納能力
板書設計
§7—1 溶液
定義:一種或幾種物質溶解在另一種物質里
形成的均一的穩(wěn)定的混合物
溶質
組成:
溶劑
特征:
應用:
課后回憶
溶液 —— 初中化學第一冊教案
初中化學第一冊教案7
一、知識教學點
1、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
2、一氧化碳的毒性且其對環(huán)境的污染。
二、重、難、疑點及解決辦法
1、重點:一氧化碳的化學性質。
2、難點:從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分子組成的不同,了解它們在性質上的差異。
3、疑點:向爐火中撒少量的水后,為何爐火燒得更旺?
4、解決方法:
。1)學生閱讀教材,比較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質,了解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質。
。2)教師演示試驗,學生觀察實驗現象,通過討論分析,了解一氧化碳的化學性質。
。3)結合生活實際,了解一氧化碳的毒性及其對環(huán)境的污染,加強環(huán)保觀念。
三、教學步驟
。ㄒ唬┟鞔_目標
1、了解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質。
2、掌握一氧化碳的化學性質。
3、了解一氧化碳的用途、毒性和對環(huán)境的污染。
。ǘ┙虒W過程
[復習提問]:寫出碳單質完全燃燒和不完全燃燒的化學方程式。
[引言]:我們知道碳有兩種氧化物:CO和CO2。CO和CO2在分子組成上,它們只相差一個氧原子,這種組成上的差異會給它們性質上帶來什么差異呢?下面,我們來學習CO的某些特性。
[板書]:
一、一氧化碳的性質和用途
1、物理性質(與CO2相比較)
[復習提問]:CO2有哪些物理性質呢?
[學生活動]:閱讀教材P97第一段,從顏色、狀態(tài)、密度、溶解性等方面比較一下CO和CO2的物理性質
[板書]:色、味、態(tài)密度溶解性
CO無色無味的氣體比空氣略小難溶于水
CO2無色無味的氣體比空氣大能溶于水
2、化學性質
。1)一氧化碳的可燃性
[教師活動]:講解演示實驗5—10。
[學生活動]:
(1)觀察火焰捐色,當教師把內壁附有澄清石灰水的燒杯罩在火焰上時,觀察石灰水有什么變化。
。2)根據實驗現象,判斷有何物質生成?寫出化學方程式。
[講解]:CO和H2都有可燃性,它與O2(或空氣)混合后點燃都有可能發(fā)生爆炸,注意點燃前應檢驗CO氣體的純度。
[提問]:
。1)如何用化學方法區(qū)別CO和H2?
。2)如何用化學方法區(qū)別CO和CO2?
[學生活動]:學生通過分組討論,對教師提出的問題進行歸納總結。
[目的意圖]:使學生認識到CO和H2的化學性質比較相似,可根據它們發(fā)生化學反應時,生成物不同來區(qū)別;CO和CO2的化學性質有很大差異,根據它們的化學性質來區(qū)別。
[板書]:
。2)一氧化碳的'還原性。
[教師活動]:講解演示實驗5—11。
[學生活動]:觀察黑色氧化銅的變化和澄清石灰水的變化,根據實驗現象,判斷有什么物質生成,并寫出化學方程式。
[講解]:CO在反應中奪取了CuO中的O,使CuO還原成Cu,同時生成CO2。反應說明CO具有還原性,這個特性與O2、C相似。
[板書]:COH2C
可燃性2CO+O2==2CO2藍色火焰2H2+O2==2H2O淡藍色火焰C+O2==CO2
還原性CO+CuO==Cu+CO2H2+CuO==Cu+H2OC+2CuO==Cu+CO2
3、一氧化碳的用途
[提問]:根據一氧化碳的化學性質,思考它有哪些用途?
[學生活動]:
、倏偨Y出一氧化碳的用途。
、陂喿x教材中的選學材料,了解水煤氣的成分,并思考選學材料中提出的問題。
[板書]:
。1)氣體燃料
(2)冶煉金屬:Fe2O3+3CO==2Fe+3CO2
二、一氧化碳的毒性
[學生活動]:
(1)閱讀教材第99頁,理解CO中毒的生理過程。
。2)分組討論教材第100頁的習題3。
[教師活動]:在學生討論的基礎上進行總結。
[板書]:三、一氧化碳對空氣的污染
[學生活動]:
。1)閱讀教材第99頁。
。2)討論CO這種污染物是怎樣產生的?如何防止污染,
[講解]:CO具有可燃性和還原性,在人類生活和工業(yè)生產中有很重要的用途;CO有劇毒,又污染空氣,所以要注意防止和控制CO對環(huán)境的污染。對于CO,我們要“一分為二”地認識它。
(三)總結、擴展
1、CO和CO2性質的差異。
2、CO和H2化學性質的相似性。
四、布置作業(yè)
1、教材P100習題2。
2、用什么方法鑒別空氣、O2、H2、CO和CO2?
第五節(jié) 一氧化碳——初中化學第一冊教案由收集及整理,轉載請說明出處
初中化學第一冊教案8
學習目標
1、初步了解鐵的物理性質;
2、掌握鐵的化學性質(跟氧氣的氧化反應,跟鹽酸、稀硫酸和硫酸銅溶液的置換反應)。能夠分析比較鐵與鎂、鋅、銅等金屬的活動性大小,能夠判斷鐵分別與稀硫酸和硫酸銅溶液反應前后溶液質量的變化。提高思維能力和創(chuàng)新意識;
3、初步知道鐵在潮濕空氣中生銹的主要原因及防銹的主要方法;
4、進一步學會對比、比較認識事物的科學方法和假設驗證探究的思維方式,辯證的認識外因條件對化學變化的影響;
5、參與試驗探究認識鐵的化學性質活動,觀察鐵生銹的過程,體會動手試驗自己獲得鐵的性質的知識的成功愉悅,保持學習的興趣;
6、初步知道鋼鐵在人類生活生產中的運用和我國鋼鐵生產的發(fā)展史,增強愛國主義情感。
學習重點:鐵的化學性質
教學難點: 1.對鐵的化學性質比較活潑的理解;
2.反應條件對反應結果的影響的認識。
教學模式:邊講邊實驗。
教學方法:實驗探究、討論式。
教學過程:
引入:
展示課件1:《鋼鐵的廣泛應用》
鋼(steel)并不等于鐵(iron),人體里也含有鐵元素,組成血紅蛋白、細胞色素,人體含鐵元素約0.0004%。
一、鐵的物理性質
展示實物:電磁鐵中的鐵心、鐵片、鐵絲、鐵塊、彎曲鐵絲,磁鐵吸引鐵片。
學生觀察回答:銀白色金屬光澤、質軟、良好延展性、鐵能被磁鐵吸引。
閱讀教材P120: 密度7.86g/cm3、熔點(M.P)1535℃、沸點(B.P)2750℃、電和熱的導體。
二、鐵的化學性質
回憶細鐵絲在氧氣中燃燒的實驗。
演示實驗:細鐵絲在氧氣中燃燒。
學生回答實驗現象:劇烈燃燒、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熱、生成黑色固體物質。
學生書寫化學方程式:3Fe + 2O2 Fe3O4
板書:1.鐵跟氧氣的反應
分析:3Fe + 2O2 Fe3O4 氧化反應
討論:鐵在空氣中不能燃燒,在純氧氣中劇烈燃燒。
設問:鐵在空氣中能否發(fā)生反應呢?(同學們經常可以看到鐵長期暴露在潮濕的空氣中會生銹,為什么?)
展示課件2:
先假設: ①常溫下,鐵釘與氧氣發(fā)生反應生銹。
②常溫下,鐵釘與水發(fā)生反應生銹。
③常溫下,鐵釘與氧氣、水等物質發(fā)生反應生銹。
演示探索實驗:
學生匯報觀察現象:
驗證:(3)試管鐵釘5天仍未見生銹 假設①不成立。
。2)試管鐵釘5天仍未見明顯變化 假設②不成立。
。1)試管中剛接觸水面的那部分先生銹 假設③成立。
閱讀P120,學生得出結論:
1、常溫下,在干燥的空氣中,純凈的鐵很難和氧氣發(fā)生反應。
2、常溫下,在潮濕的空氣中,鐵能跟氧氣等物質發(fā)生反應生成鐵銹。
展示課件3:
鐵生銹:主要是 鐵 鐵銹(主要成分是 Fe2O3)
鐵銹(主要成分是 Fe2O3) 棕褐色、疏松、易吸水(不除銹,會加快生銹)。
解釋鋼鐵制品因生銹損失巨大,每年約占世界總產量的四分之一。
追問:如何防止鐵制品生銹?舉日常生活中的事例加以說明。
學生討論:由生銹的`條件去分析,隔絕空氣和水……
展示課件4:鋼鐵的防銹
防銹:保持鐵制品表面的潔凈、干燥,再采用一些常用的下述方法。
展示: 歸納:
小結:
展示課件5:
反應物
條件
生成物
反應類型
鐵與氧氣
點燃
Fe3O
4
劇烈氧化反應
鐵與氧氣等
潮濕、常溫
鐵銹(主要是Fe2O3)
緩慢氧化
。ㄏ嗤磻,反應條件不同,產物不同)
2.鐵跟酸的反應:
學習實驗室制氫氣時,已經知道了鐵可以和稀硫酸或鹽酸反應產生氫氣。
學生實驗:向四支試管中分別放入鎂、鋅、鐵、銅四種金屬(已放在試管中),一、三組的同學分別加入3mL稀H2SO4,觀察現象,解釋原因。
二、四組的同學分別加入3mL HCl,觀察現象,解釋原因。
用手捂住鐵與硫酸反應的試管一會兒,并小心點燃產生的氣體。
金屬
現象
酸
鎂
鋅
鐵
銅
H Cl
劇烈反應,產生大量氣泡
迅速反應,產生大量氣泡
反應比較快,產生氣泡溶液變?yōu)闇\綠色
未見明顯反應
H2SO4
劇烈反應,產生大量氣泡
迅速反應,產生大量氣泡
反應比較快,產生氣泡溶液變?yōu)闇\綠色
未見明顯反應
展示課件6:結論
。1)鐵是比較活潑的金屬,可與鹽酸、稀硫酸發(fā)生置換反應,生成氯化亞鐵、硫酸亞鐵。
。2)四種金屬的活潑性:鎂、鋅的活潑性大于鐵,銅最不活潑。
展示課件7:練習一
。1)鐵絲與鹽酸反應中,鐵( )進入溶液中,( )從溶液中逸出。鐵絲取出后,質量( ),溶液質量( )。
3.鐵跟硫酸銅溶液的反應
學生實驗:向試管中放入小鐵釘(5根),加入3mL硫酸銅的溶液(或向硫酸銅溶液中放入鐵絲或小刀等)。
學生:
觀察、回答:
說明、解釋:鐵能跟硫酸銅溶液反應,將銅置換出來。
Fe + CuSO4 == FeSO4 + Cu 置換反應
討論:質量比 56 63.5
再次說明:鐵比銅活潑(鐵能將硫酸銅中的銅置換出來,而銅卻不能把硫酸亞鐵中的鐵置換出來)。
展示課件8:練習二
(2)鐵絲放入硫酸銅溶液中( )被溶解進入溶液,( )從溶液中被置換出來,覆蓋在( )表面,使鐵絲的質量( ),溶液質量( )。
閱讀P121:古代“曾青得鐵則化為銅”……
師生小結:鐵是一種化學性質比較活潑的金屬,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發(fā)生氧化反應、置換反應等。
講述:相同物質的鐵與不同物質在不同條件下反應,生成的化合物中鐵元素的化合價不同,如果在潮濕空氣中生成鐵銹,主要成分是Fe2O3,鐵元素的化合價為+3價,鐵跟稀硫酸、硫酸銅溶液反應,均生成硫酸亞鐵,鐵元素的化合價為+2價。
討論題:
。1)如右圖所示,在一盛有水的試管中放入一根潔凈的鐵釘,請問:在a、b、c三處,哪一處最容易生銹?
。2)在托盤天平兩邊各放一只燒杯,調節(jié)到平衡,各注入相同質量的稀硫酸,然后在左邊燒杯中放入一塊鐵,右邊燒杯中放入同樣質量的鋅。鐵和鋅全部溶解,問:在溶解過程中至完全溶解后,天平的指針有何變化?為什么?
評價反饋題:(另附)
作業(yè):
1.繼續(xù)觀察、研究“鋼鐵制品銹蝕條件的探索”,根據記錄的現象,進行分析,得出什么結論,對如何防銹提出建議。(2周后交)
2.P122 (1)填在書上。 (2)(3)(4)做在練習本上。
鐵的性質教案
作者:龍口市教委教研室 高兆斌
一、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知道鐵的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能描述有關實驗現象;會寫有關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知道鐵制品銹蝕的原因和一般防銹的方法。
。、能力目標:逐步養(yǎng)成實驗、觀察、思維的習慣并學會其方法,能利用鐵的性質分析解釋有關現象和問題。
。、德育目標:了解我國古代和現代的冶鐵史,使學生接受愛國主義思想的熏陶。
二、重點難點分析:
1、鐵的化學性質。
。、對“鐵的化學性質比較活潑”的理解。
3、建立反應條件對反應結果有很大影響的觀點。
三、突破難點措施:通過比較鐵與氧氣反應,鐵在干燥空氣中、在水中、與空氣和水接觸的不同現象,分析原因,得出反應條件不同反應結果不同的結論。
四、教學模式:
開放式“超前自學”教學模式。其基本環(huán)節(jié)是:學生開放學習--交流學習結果--師生總結評價--創(chuàng)新應用練習。
五、學法指導:指導學生實驗、觀察、分析、歸納、查閱資料。
六、教學媒體選用:常規(guī)儀器(略)、錄像片、實物投影儀、圖表、計算機。
七、提前準備工作:1、學生查閱有關資料;2、提前一周開始觀察鐵生銹的三個實驗。
八、教學過程:
(一)專題討論,開闊視野
。薄⒛阒廊粘I钪心男┯闷肥氰F制成的?
。病⒛阒牢覈糯鷱暮螘r開始生產和使用鐵器?我國古代何時發(fā)現“濕法冶金”?
。、新中國成立至今,我國鋼鐵工業(yè)生產狀況如何?
(二)學習交流,總結評價
1、根據日常生活的觀察,了解回憶鐵的物理性質:
。呱,_態(tài),_延展性,_傳導性,硬度_,密度_,熔點_,沸點_,_磁化。
。、鐵的化學性質:
鐵在氧氣中燃燒有什么現象?說明什么問題?
鐵在空氣中呢?
一周前開始做的三個鐵生銹對比實驗結果。
。薄⑷齻實驗的條件有什么不同?
。、三個實驗的結果有什么不同?
。场⑦@說明鐵在什么條件下最容易生銹?
4、如何防止鐵生銹?
。怠⑴e出你所知道的防止鐵生銹的例子,它們的原理是什么?
1、鐵銹的主要成份。
2、反應條件不同反應結果相差很大,我們可以通過控制反應條件來 避免鐵生銹。
3、全世界每年因生銹而浪費的鋼鐵約占全世界年產量的1/4, 可見鋼鐵防銹具有重要意義。
。础⒊R姷姆冷P方法。
鐵與稀鹽酸、稀硫酸的反應
有什么現象發(fā)生?
原因是什么?化學方程式怎么寫?
1、根據該性質可用鐵與酸反應制取氫氣。
。病⒂稍撔再|也可知使用鐵制品應避免與酸接觸。
提前做好的銅樹的實驗結果。
鐵與硫酸銅溶液反應。
有什么現象發(fā)生?
原因是什么?化學方程式怎么寫?屬于什么反應類型?
鐵制品不能盛放硫酸銅溶液。
你認為應該如何歸納鐵的化學性質?
三、議議練練,創(chuàng)新應用
由上
述鐵的兩條化學性質,結合以前所學的制氫方法,你對置換反應有 什么進一步的認識?
。薄⒉煌慕饘伲ㄈ玷F、鋅)可以把同種酸中的氫元素置換出來,制出氫氣。
。、同一金屬(如鐵)可以把不同酸(如鹽酸、硫酸)中的氫元素置換 出來,制出氫氣。
。场⒔饘勹F還可以從硫酸銅溶液中置換出銅。
把5.6克鐵放入足量硫酸銅溶液中,完全反應后, 溶液的質量有無變 化?為什么?
查閱有關資料,看看有哪些更先進的防銹蝕的方法?形成一篇科學小論文。
鐵的性質—多媒體電化教學課設計
作者:廣東省珠海市第一中學 張榮漢
1.通過電腦、錄像等現代化手段,采用在教師指導下的學生動手實驗,便于觀察對比,得出正確的結論,較好地完成教學任務,在突出教學重點的情況下,逐一突破教學難點;
2.使學生在生動、活潑的氣氛下學習鐵的物理和化學性質,提高課堂效率。
鐵的化學性質。
1.對鐵的化學性質比較活潑的理解;
2.反應條件對化學反應結果有很大影響的觀點的建立。
引言:前面幾章我們已經學習了氧、氫、碳等非金屬元素的一些性質,今天,我們將主要學習一種在日常生活中接觸最多,用途廣泛的金屬—鐵。說到鐵,我們很容易聯想到鋼鐵這個名詞,可是鋼并不等于鐵,鋼和鐵究竟有什么區(qū)別和聯系呢?學完這一章你就明白了,首先讓我們認識一下鐵。
按健,大屏幕顯示
那么,鐵又具有哪些化學性質呢?
按健,[二.鐵的化學性質]
。1.鐵跟氧氣的反應]
引導學生回顧氧氣的性質一節(jié)中,鐵能在氧氣中燃燒的實驗,請一同學描述這一反應后,將實驗錄像投影在大屏幕上,以加深同學們的印象,同時也便于與后面實驗對比。
由此可見,鐵在氧氣中點燃,能發(fā)生劇烈的氧化反應,那么鐵長期暴露在空氣中又會發(fā)生什么變化呢?
演示實驗 鐵跟氧氣反應,因實驗約需一周時間,可將整個實驗過程拍成錄像,從第一天到第六天的實驗現象逐一排列在屏幕上,便于同學們觀察對比,第七天的實驗現象可現場展示給同學們,引導他們觀察、分析、得
出結論。
按鍵:
演示實驗鐵跟硫酸銅反應也采用學生親自動手操作的方法,便于學生觀察、提問一學生,觀察到了什么?說明了什么?并將學生的回答整理后,顯示在屏幕上。
。郜F象:1.鐵絲表面上覆蓋了一層紅色的銅;
2.藍色硫酸銅溶液逐漸變成淺綠色的FeSO4溶液。]
。跢e+CuSO4=FeSO4+Cu][置換反應]
又問:為什么鐵能從硫酸銅溶液中將銅置換出來,而新生成的鋼不會從硫酸亞鐵溶液中將鐵置換出來呢?
引導學生從離子型化合物形成的角度討論,鐵比銅更容易失去電子形成離子,當鐵絲插入到硫酸銅溶液中,鐵失去2個電子給銅離子,銅離子得到電子變成金屬銅,而鐵轉變成離子后與硫酸根離子結合生成硫酸亞鐵。由此可見,鐵比銅更容易失去電子,說明了鐵比銅活潑,也說明了在置換反應中,一定是活潑的物質將相對不活潑的物質置換出來。
為了生動、直觀地解釋這一問題;便于同學們理解;用電腦將整個變化過程模擬下來。(模擬圖略〕
。ㄅ滗浵癞嬅妫
課堂練習:
1.如圖所示,在一盛有水的試管中放入一根潔凈的鐵釘,請問在a、b、c三處,哪一處最易生銹?(學生回答正確后,b點閃動幾次)
2.在托盤天平兩邊各放一只燒杯,調節(jié)至平衡,各注入相同質量的稀硫酸,然后在左邊燒杯中放入一塊鐵,右邊燒杯中放入相同質量的鋅。鐵和鋅全部溶解,問在溶解過程中至完全溶解后,天平的指針有何變化?為什么?
學生討論解答后,電腦模擬兩邊燒杯氣泡產生的量,并模似指針慢慢向產生氣泡少的一邊偏移(即盛有鐵的一邊),最后鋅反應完,鐵繼續(xù)反應,生成的氣體的總量比鋅多,指針又慢慢向放有鋅的燒杯一邊偏移(右邊)偏移。
注釋:表示每按一次鍵,屏幕所顯示的內容。
初中化學第一冊教案9
水的凈化
一、教學目的
1. 了解純水與自然水、硬水與軟水的區(qū)別
2. 了解吸附、沉淀、過濾和蒸餾等凈化水的方法,水的凈化 —— 初中化學第一冊教案。
二、重點:過濾和蒸餾的原理及實驗操作
復習提問:水是純凈物還是混合物?由什么元素組成的?由什么微粒構成的?
新授:
提問:什么地方存在水?
學生思考回答:河水、湖水、井水、海水等
提問:有沒有同學看到黃河?(電視上也行)黃河水是什么樣子的?
學生答:很渾
提問:能不能說一下原因?
學生:因為含有大量的泥沙
提問:那么你說黃河水是純凈物還產混合物呢?
學生:是混合物
提問:捧起一捧海水是否是清澈透明的?嘗一下是什么味道?為什么?
學生:是,是咸的。因為含有食鹽
提問:那么,海水是純凈物還是混合物?
學生:是混合物。
總結:自然界的水都或多或少的含有象泥沙這樣不溶性雜質還有象食鹽這樣可溶性的雜質,因此自然界的水都是混合物。如何除去這些不溶性和可溶性雜質,這就是水的凈化問題。
首先我們先看一下怎樣除去這些不溶性的雜質。請同學們看書參照自來水廠凈水過程示意圖總結一下可以采取哪些操作來除去這些不溶性的雜質。
一、不溶性雜質的凈化
1. 沉淀 演示實驗:觀察混濁的水的靜置,并比較顆粒大的和小的沉淀的快慢,從而得出加絮凝劑的作用:使小的顆粒凝聚成大的顆粒,加快沉淀。
2. 過濾 :我為什么能從教室出去,再進來?拖拉機能進來嗎?為什么?同學們還能想出哪些類似的問題?
原理:小的走,大的留。
3. 吸附:衣服可以吸有很多灰塵,還可以吸收異味。是什么變化?哪個同學家使用凈水器?你知道里面有什么嗎?
問題:上述操作哪個凈化效果最好?
通過上述操作得到的水已經是澄清透明的了,這些水是純凈的嗎?
學生答:不是,還有可溶性的雜質。
二、可溶性雜質的凈化
提問:對我們的身體來說,喝礦泉水好呢?還是喝純凈水好呢?為什么?
學生答:礦泉水,化學教案《水的凈化 —— 初中化學第一冊教案》。因為礦泉水含有人體需要的多種礦物質。
總結:這就是說,水中的這些可溶性雜質有些對我們來說是有益是,這些不需要除去。但有兩類可溶性的化合物,如果水中含得太多,將會對生活和生產造成很多麻煩,請同學們找出來看是哪兩類化合物?這樣的水叫什么水?
學生答:鈣的'化合物、鎂的化合物,叫硬水。
提問:能帶來什么樣的麻煩?請同學們看書。
提問:你能鑒別硬水和軟水嗎?
學生:用肥皂:起沫的是軟水,起渣的是硬水。
硬水的軟化:有哪此操作?
學生答:煮沸水 蒸餾
提問:在家里做飯時,開鍋時,如果你掀開鍋蓋,你能看到鍋蓋上有什么?怎么來的?你能說一下蒸餾的原理是什么?
提問:同上面的幾個操作相比,蒸餾的凈水效果怎樣?
練習題:56頁1、2、3。
下面咱們重點學習一下過濾的實驗操作。
三、過濾
“一貼”
“二低”
“三靠”
練習:基礎訓練
小結:請學生總結都學到什么?
作業(yè):一課三練。
檢測
板書 水的凈化
水:化學符號,組成;構成。(純凈物)
自然界的水:含有不溶性雜質和可溶性雜質(混合物)
一、不溶性雜質的凈化 三、過濾操作
1. 沉淀(加絮凝劑) “一貼”
2. 過濾:小的走,大的留 “二低”
3. 吸附:物理變化 “三靠”
二、可溶性雜質的凈化
1. 硬水:含鈣、鎂的化合物較多
2. 鑒別:用肥皂:渣硬沫軟
3. 軟化:煮沸: 家庭
蒸餾:液 氣 液
初中化學第一冊教案10
教學目標
知識:使學生初步掌握一氧化碳的性質,了解一氧化碳的用途。
能力:通過有關實驗,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分析問題的能力。
思想教育:結合一氧化碳的毒性,進行有關的安全教育。
重點難點 一氧化碳的化學性質。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鐵的化學方程式的配平。
教學方法 邊講邊實驗。
教學用品 儀器;燒杯、尖嘴玻璃導管、硬質玻璃管、帶導管的單孔塞、鐵架臺、酒精燈、試管。藥品;氧化銅、一氧化碳氣體(貯氣瓶中貯存)、澄清石灰水。
教學過程
碳燃燒可以生成兩種氧化物—CO和CO2,本節(jié)主要學習CO的性質。
從貯氣瓶中排出一瓶CO氣體。(集氣瓶倒置)
回憶觀察引出本節(jié)主題
1。通過觀察和推理可得出CO有哪些物理性質?學生回答后給出CO的密度(1。75克/升)
2。結合日常生活中發(fā)生的煤氣中毒事件,說明CO有什么氣味?
講述:CO無色、無氣味,不易被人察覺,所以易發(fā)生煤氣中毒事件。因此科天燃煤或使用液化石油氣熱器時應注意空氣流通,防止煤氣中毒。
觀察并回答:
CO是無色氣體,密度比空氣小。
結合實際回答:
分析后得出結論:CO無氣味
思考、理解
觀察和分析能力培養(yǎng)
進行有關環(huán)保和安全教育
將一盆水放在煤爐上能否防止煤氣中毒?為什么?
指導學生歸納總結CO的物理性質
一、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質
結合生活實驗分析;卮鸩荒埽驗镃O難溶于水。歸納小結:
CO的.物理性質
無色、無嗅、無味氣體、密度比空氣略小,難溶于水。
培養(yǎng)學生分析能力
課堂練習一(見附1)指導學生完成
邊小結物性邊完成
及時落實及學知識達到承上啟下作用
說明:上面所說的煤氣中毒就是由于CO的毒性引起的,這是它的化學性質。
二、一氧化碳的毒性
為什么會發(fā)生CO中毒,中毒的原因?
指導學生閱讀課文P。99CO的毒性 記錄:學生閱讀課文并理解:
CO與血紅蛋白結合能力比O2強,使之喪失載氧能力,造成人體缺氧。
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
1。煤爐或煤氣燃燒時火餡的顏色是怎樣的?(說明煤氣的主要成分是一氧化碳)
2。上述現象說明CO有什么性質?
指導學生完成CO燃燒的化學方程式。
用什么方法檢驗CO燃燒產物?
CO的可燃性及產物的檢驗(課本P。97實驗5—10)
三、一氧化碳的化學性質
1.可燃性
回憶并回答:
CO燃燒時發(fā)出藍色火焰。
完成化學方程式:
可燃性
討論并回答:
將生成的氣體通入澄清石灰水。變渾濁,說明產物是CO2。
觀察、驗證實驗現象。
結合實際學習
培養(yǎng)學生獨立分析
完成化學議程式的能力
鞏固CO2的檢驗方法
鞏固所學知識
根據中碳元素的化合價分析,CO
可以從O2繼續(xù)得到氧變成CO2。
標出反應前、后碳元素的化合價,并進行分析。
提出問題、引起思考
CO能否從其它含氧元素的物質中奪取氧,生成CO2呢?
CO還原CuO
。ㄕn本P。98實驗5—11)
思考
通過設問,激發(fā)學生學習探索知識的興趣
實驗裝置圖及討論題討論題:
加熱前為什么選通一會兒CO氣體?
實驗過程中觀察到的現象是什么?
試管上尖嘴處排出的主要氣體是什么?應如何處理?為什么?
思考并完成討論題結合H2的驗純,對比回答。黑色固體逐漸變成紅色。多余CO氣體,散逸到空氣中會造成空氣污染,人中毒,應將它點燃。
復習有關可燃性氣體燃燒實驗注意事項
應用CO的可燃性解決實際問題
CO燃燒時放出熱量,可以利用它作為CO與CuO反應的熱源,這樣做有什么好處?
改進后的實驗裝置圖
思考并回答:
既防止了CO的污染,又達到節(jié)約能源的目的。
領悟CO的性質決定了它的用途。
結合CO的性質,滲透對事物的認識要"一分為二",不可絕對化的思想。
CO為什么能還原氧化銅?說明CO有什么性質?
2。還原性
討論并回答:
CO可以繼續(xù)得氧變成CO2,它可以使CuO失去氧,還原成Cu。說明CO具有還原性。
完成現象到本質的分析
課堂練習二(見附2)指導學生完成
結合CO化學性質完成練習二
指導學生歸納、總結CO的性質
在教師指導下完成
提高歸納總結能力
隨堂檢測(見附4)
獨立完成檢測題
及時反饋
附1:課堂練習一
1.一氧化碳是 色 味的氣體, 溶于水,密度比空氣 。
2。下列物質中,碳元素的化合價相同的一組是
CO和CO2(B)CO2T Na2CO3(C)C和CO(D)CO和CaCO3
3。一氧化碳可以用排水法收集是因為它
無色、無氣味(B)密度比空氣小(C)難溶于水(D)能溶于水
附2:課堂練習二
4.一氧化碳燃燒時發(fā)出 色火焰,同時 ,一氧化碳燃燒的化學方程式為 。根據一氧化碳的這一性質,它可以做 。
5.一氧化碳能跟氧化銅反應,生成銅和二氧化碳,說明一氧化碳具有 性,在該反應中做 劑,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
6.下列氣體中有劇毒的是
H2(B)N2(C)CO(D)CO2
下列物質燃燒后只生成二氧化碳的是
碳(B)一氧化碳(C)石蠟(蠟燭的主要成分)(D)氫氣
附3:課堂練習答案
1.無 無 難 略小 2。B 3。C
4。藍 放出熱量 5。還原 還原 6。C 7。B
附4:隨堂檢測
CO燃燒時,火焰的顏色是
黃色(B)藍色(C)紫色(D)淡藍色
2。下列氣體中,難溶于水的一組是
O2和CO2(B)H 2和CO2(C)CO和CO2(D)H2和CO
3。下列物質中,既有可燃性又有還原性的化合物是
C(B)H2(C)CO(D)CO2
4。鑒別H2和CO的是根據它們的
密度(B)溶解性(C)還原性(D)燃燒后的產物
【初中化學第一冊教案】相關文章:
初中化學第一冊教案12-27
關于初中化學第一冊教案08-26
初中化學第一冊教案10篇12-28
初中化學第一冊水的凈化教案08-30
初中化學第一冊教案匯編10篇12-30
初中化學第一冊實驗基本操作教案08-25
初中物理第一冊教案02-24
蘇教版第一冊教案412-17
蘇教版第一冊教案3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