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欧美一 , 欧美午夜激情视频 , 国产精品一二三 , 日韩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av官网在线,少妇高潮在线,国产精品亚洲综合色区韩国

科學教案

時間:2025-07-15 07:51:20 其它教案 我要投稿

【精選】科學教案10篇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時常要開展教案準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科學教案10篇,歡迎大家分享。

【精選】科學教案10篇

科學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幼兒感知物體在水中的沉浮現(xiàn)象;2.大膽探索、嘗試便物體沉或浮的不同方法,發(fā)展探索精神;3.初步學習兩人合作進行實驗,培養(yǎng)合作能力。

  活動準備人手一份活動材料,包括石子、牙膏皮、橡皮泥、空藥丸盒、泡沫板、塑料吸管、記錄表(見附圖)、鉛筆;盛水的水盆若干個,積木塊若干,塑料插片若干。

  活動過程

  一、導入:出示材料,激發(fā)幼兒操作的`欲望。

  二、活動過程

  (一)教師提出嘗試問題:如果把這些材料放進水中,會發(fā)現(xiàn)什么現(xiàn)象?

  1.幼兒嘗試。

  2.幼兒介紹嘗試結(jié)果。

  教師總結(jié):

  石子、牙膏皮、橡皮泥這些物體沉到了水底,我們把這樣的現(xiàn)象叫一一沉;空藥丸盒、泡沫板、塑料吸管這些物體浮在了水面上,我們把這樣的現(xiàn)象叫一一浮。

  (二)教師提出嘗試性問題:"怎樣讓沉在水底的物體浮在水面上?"1.幼兒嘗試。

  要求:幼兒兩人友好協(xié)商,一人嘗試,一人記錄。

  2.嘗試結(jié)論:改變橡皮泥的形狀(捏成帶邊的薄片狀),可以使橡皮泥浮在水面上;石子、牙膏皮放在泡沫板上可浮在水面上……

  (三)教師提出嘗試問題:怎樣讓浮在水面上的物體沉到水底?

  1.幼兒嘗試。

  要求:幼兒兩人互換嘗試。鼓勵幼兒大膽運用不同的材料和方法進行嘗試。

  2.嘗試結(jié)論:塑料吸管插在橡皮泥上可使塑料吸管沉到水底;橡皮泥裝在空藥丸盒里可使空藥丸盒沉到水底;石子放在泡沫板上可使泡沫板沉到水底……

  (四)教師提出嘗試問題:

  小班的小弟弟和小妹妹在收玩具時,不小心把塑料插片和積木塊混在了一起,你能用什么辦法幫他們把積木很快分出來?

  幼兒嘗試回答:把混在一起的積木塊和塑料插片倒入水中,沉下去的是積木塊,浮在水面上的是塑料插片。

  教師實驗演示,驗證答案。

  活動延伸:

  老師把這些材料放在科學區(qū),活動結(jié)束后,小朋友可以來繼續(xù)進行嘗試。

科學教案 篇2

  教學重點

  日食時三天體的位置關(guān)系

  教學難點

  日食的成因

  課前準備

  學生課前準備:收集日食、月食圖片

  教學器材:大球、小球、日食掛圖或幻燈片

  教學課件:無

  教學設計

  教學過程

 。▽耄

  前面的課我們研究了月相,由于日、月、地三天體在空間中的位置不同,地球上的觀察者看到的月球的明亮部分發(fā)生變化,就產(chǎn)生了月相。今天,我們來研究另一種情況,如果日、月、地三天體在空間中運動到了一條線上,彼此發(fā)生遮掩,就出現(xiàn)了日食和月食。我們先日食的有關(guān)知識。

 。▽W生活動)請每組同學準備一個大球和一個小球,按照教材的“觀察兩球的遮掩現(xiàn)象”圖的要求,觀察看到的現(xiàn)象,將空白圖補全。

 。ㄖv解)日食是月亮轉(zhuǎn)到了地球和太陽的中間,將太陽全部或部分遮擋住,使地球上的觀察者看到的現(xiàn)象。教師講解日食形成時三天體的位置關(guān)系,日食的原理。

 。ㄖv解)日食可以分成三種:全食、偏食和環(huán)食。請同學們觀察教材的“日食的類型”圖,找出本頁兩張圖的對應關(guān)系。找?guī)孜煌瑢W描述日食的'三種類型發(fā)生時,星體的位置關(guān)系有什么不同?教師:當大小兩星體體積不變時,環(huán)食比全食時,兩星體的距離要遠一些;偏食是小星體在大星體的中部上方或下方穿過時發(fā)生的。

 。▽W生活動)請同學們調(diào)整好大球和小球的位置,按照教材的“模擬日食的實驗”圖中的演示,繪制出日全食的全過程。

 。▽W生活動)同學們閱讀教材的的“討論”和“思考”,進行討論。

 。ń處煟

  (教師提問)日食常見嗎?

  (學生回答)

 。ń處熤v解)由于月球繞地球運動的軌道和地球繞太陽運動的軌道平面有一個夾角,因此更多的時候,月亮從地球繞太陽運動軌道的上方或下方通過,不會遮掩太陽;此外,由于月亮比太陽和地球小很多,因此它的影子投射到地球上,籠罩的地區(qū)很有限,這也使得地球上各地的人們很難觀察到日食。

 。ㄐ抡n結(jié)束)當堂練習教材的練習1、2、3。教師重點講解練習3。

  教案點評:

  日食和月食是三天體空間位置變化形成的,為了讓學生完全了解這樣的位置關(guān)系,本段落設計了多個活動;因此,將這些活動組織好是本課成功的關(guān)鍵。從前面的月相知識引出三天體彼此掩映的知識,然后通過實驗和繪圖,是學生對日食、月食有直觀的體會。最后,教師通過幾何圖形,將學生的直觀體會升華到理論高度。

科學教案 篇3

  一、教材分析:

  本單元是六年級上冊第一單元,本單元嘗試通過指導學生研究一些簡單的機械和工具,讓學生認識生活中運用的一些簡單的機械原理,并通過研究這些簡單的機械原理,培養(yǎng)學生開展比較完整的探究活動的能力。而本課又是本單元的第一課,重在引領(lǐng)學生認識了解生活中的常用的工具,及其中蘊含的機械問題,為以后的探究學習奠定基礎(chǔ)。

  在本課的研究活動中,值得我們重點思考和研討的問題有:

  在六年級里,我們對學生制定研究計劃應該要求到什么程度?關(guān)于制定研究計劃,在本套教材中從三年級就開始了,先是口頭的制定觀察計劃、簡單的書面計劃,有一定的研究主題的計劃等等,到了六年級,對于制定研究計劃,我們要求學生們達到一個什么程度?對于他們提出的研究主題,要不要作一定的引導或者是限制?

  學習“我們常用的工具”,實際上是學生在對客觀存在的機械和工具進行評價,要注意引導學生聯(lián)系生活實際,不僅要考慮到它們的性能,而且還要考慮到其他標準,如它們的實用性、安全性、可靠性等等。建議引導學生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可以利用圖表、文字、口述等方式進行交流。在交流對常用機械工具試用工具等活動中,關(guān)鍵是可能會發(fā)現(xiàn)為什么螺絲刀可以很方面的起出螺絲釘,而用釘錘雖然不能很方便地起螺絲釘卻能很輕松的拔除鐵釘?這其中有什么秘密呢?我得去研究一下。因而就有了根據(jù)在試用工具中產(chǎn)生的問題制定一個研究計劃的活動。這個問題來自于前面的活動,也會對后面的.研究活動產(chǎn)生影響,因此教學中,要注意引導學生提出的問題一定要有研究的價值,要能夠在以后的時間里方便開展研究活動。

  二、教學目的:

  1、認識了解生活中常用的工具。

  2、通過對不同工具不同特殊用途的認識,激發(fā)學生探究各種常用工具蘊含的科學原理。

  2、學習更科學、系統(tǒng)地制定研究計劃。

  三、教學準備:

  錘子、螺絲刀、剪刀、起子等常用的工具。

  四、教學過程:

  1、出示錘子、螺絲刀,引入“工具”概念。

  2、調(diào)查、討論生活中常用的工具。

  工具名稱

  使用方法

  可以完成的工作

  3、試用不同的工具,發(fā)揮各自工具的特點,方便快捷地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學生充分展開活動體驗。

  4、描述不同工具在實踐使用中的不同感受,激發(fā)學生探究激情。

  5、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問題,制定研究計劃。

科學教案 篇4

  第一課 我看到了什么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樹是活的植物,生長在一定的環(huán)境里,是有生命的物體。

  過程與方法:

  初步認識真正的觀察應該是有目的的,制訂觀察的方法和步驟有利于觀察的進行。用各種感官觀察大樹。

  借助放大鏡、皮尺等簡單的工具對大樹進行觀察和測量。 用簡單的詞語記錄觀察的結(jié)果。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懂得從圖片上獲得的信息是有限的,親自觀察事物會對事物有更多的認識。 發(fā)展觀察大樹的興趣,體會到生命體給我們帶來的生機勃勃的感受。 在觀察過程中,培養(yǎng)與他人合作的習慣。

  【教學的重點】了解觀察的目標和方法,認識到觀察的重要性。

  【教學的難點】對大樹的觀察要指向生命體這個核心概念。

  【教學的準備】

  分組材料:一些觀察用的測量工具(如皮尺、放大鏡等),觀察記錄紙。

  【教學的過程】

  一、引言

  二、看照片上的大樹 三、回憶中的大樹 四、觀察真正的大樹

  第二課 校園的樹木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樹的整體形態(tài)一般由樹冠、樹干、樹根組成,樹的器官一般包括根、莖、葉、花、果實、種子六個部分。

  樹生長在一定的環(huán)境里,有一定的生存需要。

  過程與方法:

  用各種方法觀察一棵樹,描述一棵樹。

  用簡圖描述樹的整體形狀。用拓印樹皮的觀察樹干。 用實物來補充語言描述的不足。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能客觀地記錄觀察到的現(xiàn)象,能繼續(xù)關(guān)注樹木的變化。

  【教學的重點】能嘗試通過對樹有序的觀察描述和比較后指向樹木作為生命體的特征。

  【教學的難點】比較討論樹木的相同之處。

  【教學的準備】

  校園中選定一些大樹供各小組觀察所需,同時為各小組準備:一張觀察記錄紙,一支蠟筆,一把軟尺,一個放大鏡。

  【教學的過程】

  一、觀察樹木的方法

  二、觀察記錄一棵樹

  三、整理我們的觀察記錄

  第三課 大樹和小草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小草和大樹一樣,具有生命體的共同特征。

  大樹和小草的主要不同之處在于植株的高矮、莖的粗細和質(zhì)地。

  大樹和小草都有生長在土壤中,都有綠色的.葉,都會開花結(jié)果,都需要水分、陽光和空氣。

  過程與方法:

  用簡圖畫出小草的主要形態(tài)特征,能看懂維恩圖的表達方式。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體會到小草和大樹一樣,是一個個活生生的生命體,具有愛護小草,不踐踏不草的意識。

  【教學的重點】找大樹和小草的相同點,體會陸生植物生命體的特征。

  【教學的難點】看懂維恩圖的表達方式。

  【教學的準備】

  分組材料:幾種常見的小草,最好有三葉草(黃花酢漿草)和狗尾草;一條樟樹枝和它的果實、葉片。

  【教學的過程】

  一、認識常見的小草

  二、觀察記錄狗尾草

  三、比較樟樹和狗尾草

  四、整理相同和不同

科學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

  認讀本課詞語,體會重點詞語的意思。

  2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明白凡是要多動手,多實踐,別盲目相信權(quán)威。

  教學重難點

  理解重點句,明白道理。

  教學準備

  教師:生字、詞語卡片,杯子,金魚

  學生: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做小實驗

  教學過程

  一、提問導入:

  1

  一次,一位科學家向幾個小朋友提出了一個非常奇怪的問題,一個叫瑪利亞的小朋友發(fā)現(xiàn)這個問題是錯誤的。那科學家為什么要向小朋友提出這個錯誤的問題?這節(jié)課我們一起來學習討論!學習之前,我們先來和課文中的漢字娃娃打打招呼。

  2

  認讀生字

  3

  讀詞語

  二、朗讀課文,感悟內(nèi)容

  1

  齊讀課文,邊讀邊思考:科學家向小朋友提出了一個什么問題?

  2

  讀后交流

  (1)科學家提出了什么問題?

  引導學生讀讀第一自然段。

 。2)你覺得這個問題奇怪嗎?哪兒奇怪?

 。3)指導讀,讀出奇怪的語氣來。

  3

  小朋友是怎么議論的呢?

 。1)根據(jù)小朋友的發(fā)言,相機理解搶著說

 。2)你還有不同的'答案嗎?剛才大家都爭著發(fā)表了自己的意見,這就是課文里說的哪個詞語?議論紛紛。

 。3)分角色朗讀第二自然段。

  4

  引讀第三段

  (1)瑪利亞覺得他們都沒有說對,但又說不出什么道理來。因此,她的心里充滿了疑問,課文里第三自然段有一個詞告訴了我們?趕快去找找吧!理解滿腹疑惑

  (2)媽媽怎么說?

  5

  瑪利亞動手實驗,發(fā)現(xiàn)了什么?讀第四自然段,勾畫有關(guān)的句子。

  6

  是這樣的嗎?我們也來做做這個實驗。

  (1)

  演示實驗。理解水漫出來了

  (2)

  這樣的結(jié)果是瑪利亞根本沒有想到的。因此,她感到又奇怪又生氣,你能通過你的朗讀表現(xiàn)出來嗎?讀句子:哎呀,水漫出來了,完全不是那么回事!

  (3)

  瑪利亞這么生氣,是為什么呢?

  7

  第二天,瑪利亞找到那位科學家,質(zhì)問他怎么可以提錯誤的問題來騙他們,科學家聽了,哈哈大笑。這是為什么?學生回答后相機出示第六自然段。指導學生讀科學家說的話。

  8

  瑪利亞聽了,高興地說哦,我明白了!瑪利亞明白了什么?指導讀第七自然段,讀出高興。

  三、總結(jié)拓展

  生活中你看到、聽到或經(jīng)歷過類似的事嗎?講一講。

  四、作業(yè)

  學了這一課,你有什么收獲?先說在請完成書上的最后一題。

  板書設計:

  不迷信

  25

  科學家的問題

  動手做

科學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列舉生物的形態(tài)適應環(huán)境的具體實例。

  2、過程與方法:能用簡單的工具對物體進行定量觀察,采集數(shù)據(jù),并做簡單記錄。

  3、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知道科學是不斷發(fā)展的。

  教學重點:

  能用簡單的工具對物體進行定量觀察,采集數(shù)據(jù),并做簡單記錄。

  教學難點:

  知道科學是不斷發(fā)展的

  教學方法:

  觀察法、實驗法

  教學準備:

  圖片

  教學過程:

  活動一:找出圖中的動物。

  1、找動物,意識到動物與環(huán)境的關(guān)系。

  2、交流我們的發(fā)現(xiàn)。

  3、資料卡。

  (1)保護色:生物的體色與周圍環(huán)境越相似,就越容易隱蔽自己,有些動物,如變色龍,能改變身體的顏色,適應不同的環(huán)境。

  特點:不易被發(fā)現(xiàn)。

  作用:利于躲避敵害或捕食。

  例子:北極熊 雷鳥 變色龍 比目魚

 。2)警戒色:毒箭蛙用鮮艷的顏色來警告掠食者——不要吃它。

  特點:色彩鮮艷,容易被發(fā)現(xiàn)。

  作用:對敵害起預先示警的作用。

  例子:黃蜂 有毒毛的蛾類 銀環(huán)蛇 瓢蟲

 。3)擬態(tài):枯葉蝶借助與枯葉相似的外表保護自己免遭其他捕食者的.侵襲,這是一種昆蟲對另一種昆蟲或植物形態(tài)的模仿。

  特點:酷似他物,不易識別。

  作用:利于避敵,捕食。

  例子:竹節(jié)蟲 枯葉蝶 螳螂 蜂蘭

  活動二:動物適應環(huán)境的例子還有哪些呢?

  1、了解其他動物適應環(huán)境的事例。

  青蛙冬眠 烏賊釋放墨汁 壁虎斷尾

  2、整理研究結(jié)果。

  給處在叢林、沙漠等不同環(huán)境中的士兵設計服裝。

  板書設計:

  1、保護色:

  特點:不易被發(fā)現(xiàn)。

  作用:利于躲避敵害或捕食。

  例子:北極熊 雷鳥 變色龍 比目魚

  2、警戒色

  特點:色彩鮮艷,容易被發(fā)現(xiàn)。

  作用:對敵害起預先示警的作用。

  例子:黃蜂 有毒毛的蛾類 銀環(huán)蛇 瓢蟲

  3、擬態(tài)

  特點:酷似他物,不易識別。

  作用:利于避敵,捕食。

  例子:竹節(jié)蟲 枯葉蝶 螳螂 蜂蘭

  教學后記:學生能用簡單的工具對物體進行定量觀察,采集數(shù)據(jù),并做簡單記錄。

科學教案 篇7

  (一)、出示面粉,猜猜玩玩

  1、教師:小朋友,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樣神奇的東西,(出示透明盒裝的面粉)請你猜猜這是什么?

  2、教師:究竟是什么?在你們的桌上也有這樣一份神奇的東西,請你去看一看、聞一聞、嘗一嘗!

  3、幼兒初次嘗試操作。

  4、教師揭曉答案:原來這白乎乎的、細細的、像雪花一樣的東西叫面粉呀!

 。ǘ、知道面粉的來源和用途

  1、教師:你們知道面粉是哪來的嗎?它可以用來做什么呢?你只要聽完一首有趣的兒歌就知道了。ㄒ魳贰洞箴z頭》)

  2、教師:原來面粉是小麥磨出來的,它除了可以做出大大的饅頭,還可以用來做什么呢?

  3、(欣賞面粉制品圖片)教師:看,老師還從網(wǎng)上找到了很多用面粉做成的美味點心呢。ㄓ變盒蕾p)

  (三)、操作“和面”

  1、教師:看,這是面粉,這是水,現(xiàn)在它們兩個要來做好朋友咯~(教師示范和面)教師:面粉和水兩個好朋友親親熱熱在一起,揉呀揉呀,變成了什么?(面團)教師:我看好多小朋友也迫不及待地想來試一試了,那好吧,給你們一個機會也去嘗試一下,注意加水的時候要慢慢的噢,不然就會搞砸啦!

  2、幼兒親自操作,教師巡回指導。

  3、教師:軟軟的面團揉好了,小廚師們,剛才我們不是已經(jīng)欣賞了很多用面粉做成的美味小點心么,那我們快來也用這軟軟的面團做一些特別的小點心吧!

  4、幼兒嘗試用面團做出各式點心。

 。ㄋ模、搟面

  1、教師:剛才小廚師們可真厲害,黃老師也迫不及待地想來試試手藝了,誒,我今天想給大家展示的是“手搟面”,知道什么是手搟面嗎?(介紹手搟面的含義:用搟面杖搟出來的'面就叫手搟面)

  2、教師:手搟面到底是怎么做出來的呢?仔細瞧好了。ǔ鍪緭{面杖和已搟好的面餅介紹一下,教師示范操作)(五)、品嘗

  1、教師:我們請阿姨把搟好的面條送到我們的食堂阿姨那兒,請他們幫忙煮一鍋美味的手搟面給我們嘗嘗,怎么樣?

  2、教師:請小朋友們閉上小眼睛,從十開始倒數(shù),當數(shù)第一時,美味的手搟面就會出現(xiàn)咯!(師幼倒數(shù))3、教師:美味的手搟面來啦,大家快嘗一嘗吧!(人手一碗手搟面品嘗)

科學教案 篇8

  一、 教學目標:

  1、借助身邊熟悉的事物體會大數(shù),并會用科學記數(shù)法表示大數(shù)。

  2、 通過用科學計數(shù)法表示大數(shù)的學習,讓學生從多種角度感受大數(shù),促使學生重視大數(shù)的現(xiàn)實意義,以發(fā)展學生的數(shù)感.

  二、教學重點:

  正確使用科學記數(shù)法表示大于10的數(shù)。

  教學難點:正確掌握10n的特征以及科學計數(shù)法中n與數(shù)位的關(guān)系教學方法。

  三、教學過程:

  (一)、 探索 發(fā)現(xiàn):(大 家?guī)?老師解決下面一個問題:)

  20xx年十一黃金周我國外出旅游人數(shù)為178000000人次,人均消費448元,請計算全國十一黃金周期間旅游消 費總額為 元.(誰上黑板寫出你的答案,師點評)

  你知道科學記數(shù)法的一般形式嗎? ;(教師點撥)

  a、n滿足的條件是:a: , n: 。 (小組討論解決)

  判斷下列數(shù)據(jù)的記數(shù)方法是科學記數(shù)法嗎?(是打、否打)

  1、3.5103 ( ); 2、0.5106 ( );

  3、30.3108 ( ); 4、10102 ( ). (自主練習,學生講評)

  (二)、攻克新知: (一)用科學記數(shù)法表示下列各數(shù),別忘了同你身邊的.人探討啊!

  A: 100=10( ) B: 320=3.2100=3.210( )

  1000= 10( ) 4050=4.05 =

  10000=10( ) 52000= =

  如何確定n的值 (本環(huán)節(jié)采取自主解決后,組內(nèi)討論訂正,然后選代表到黑板板書)

  用科學記數(shù)法表示下列各數(shù)

  1、51000000000= 2、3705000= 3、57 2.5= .

  (自己練習后教師批改,一組批改一位,然后相互批改) (二) 相信你!能寫出下列各數(shù)據(jù)的原數(shù)

  1、天安門廣場面積約是4.4105 平方米,原數(shù): ;

  2、北京故宮占地面積約為7.2105平方米,原數(shù): ;

  3、某整數(shù)用科學記數(shù)法表示為a108,整數(shù)位是 位.

  (三) 怎樣用科學記數(shù)法表示 我們身邊的數(shù)據(jù)呢?

  1、我們會場有3百人,用科學記數(shù)法表示為: ;

  2、我們學校有2千人,用科學記數(shù)法表示為: ;

  3、13億又該怎樣表示? .

  (四)生活中的數(shù)據(jù)我也能用科學計數(shù)法來表示: 1、(1)中國國家圖書館的占地 面積為170000平方米,藏書約為25000000冊,用科學記數(shù)法表示以上數(shù)據(jù).

  (2)調(diào)查本校的人數(shù),如果每人借閱10本書,那么中國國家圖書館的藏書大約可以供多少所這樣學校的學生借閱?用科學記數(shù)法表示結(jié)果.

  2、一個正常人的平均心跳速率約為每分鐘70次,一年大約跳多少次?用科學記數(shù)法表示這個結(jié)果,一個正常人一生心跳次數(shù)能達到1億次嗎?

  (先自主解決,再組內(nèi)交流解決,注意學困生,最后黑板板書,教師點撥)

  3、用科學記數(shù)法表示下列各數(shù):7400000= ,40億= ;

  4、寫出下列各數(shù)據(jù)的原數(shù): (1)一天的時間為8.64104秒,原數(shù)為 ; (2)全球每年約有5.771014立方米水轉(zhuǎn)化為大氣中的水蒸氣 ,原數(shù)是 ;

  (五)、合作探究: 1、我國陸地面積居世界第三位,約為 959.7萬平方千米,用科學計數(shù)法表示為 平方千米, 又可以表示為 平方米.

  2、估測你所在學校的占地面積是多少平方米,我國的陸地面積相當于多少所這樣的學校,用科學記數(shù)法表示為 .

  四、課堂小結(jié):

  五、布置作業(yè):A組:書中202,1題。203,2題。

  B組:書中203問題解決

  C組:課外題

  六、教學反思:采用多種方法,如口答, 練習,討論交流包括觀察學生的情緒變化等,重視學生能否從問題情景中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尋求解決問題的途徑,使大多數(shù)學生的學習情況能及時反饋給教師。根據(jù)反饋情況,給學生以恰當?shù)脑u價和鼓勵,及時進行教學調(diào)整,以期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科學教案 篇9

  一、引入新課

  通過多媒體欣賞現(xiàn)代建筑

  欣賞、表現(xiàn):看建筑、畫建筑。

  每個小組選一個建筑,用6-8分鐘簡單、概括地描繪,注意抓住主要特征。

  作品展示。

  2、請同學閱讀教材,各小組分別選出你們認為最喜歡的建筑。

  為什么喜歡它?教師參與小組討論。

  教師簡要。

  二、進一步提問,深入思考:

  設計者為什么要這樣做?為什么能這樣做?(科技進步,新技術(shù)、新材料。)舉例說明現(xiàn)代建筑從哪些方面體現(xiàn)了科學與藝術(shù)的新結(jié)合?

  教師、歸納。

  三、思考與探究:

  你認為我國有哪些美的建筑,談談它們的美主要體現(xiàn)在哪些方面?

  引出北京鳥巢體育館的設計,并把它與故宮進行比較。來講述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的`差別。

  結(jié)合例圖,引導學生分析、歸納現(xiàn)代建筑的特點:?重視功能,簡化裝飾;?重視空間,建筑與環(huán)境有機結(jié)合;?新材料、新技術(shù)、新結(jié)構(gòu)、新工藝,科技與藝術(shù)完美結(jié)合。

  四、通過層層設問,引導學生深入思維。

  五、課堂延伸

  培養(yǎng)學生收集、資料的能力參觀身邊的現(xiàn)代建筑,就其形式和功能、價值寫一小論文。

  學生回答:

  質(zhì)疑、討論、比較、分析、歸納、判斷

  學生討論:

  與眾不同、有個性、造型很美

  學生介紹悉尼歌劇院,為什么會選中這個(因為造型美),為什么會能實現(xiàn)這個(科技水平)。(簡單介紹一下悉尼歌劇院一波三折的建筑過程)

  學生分小組進行閱讀、討論。

  學生經(jīng)過上述賞析活動,對現(xiàn)代建筑的特點已經(jīng)有了深入的認識。

科學教案 篇10

  一、教學目標

  1、認識增加紙條厚度可以大大增加紙條的抗彎曲能力。

  2、鞏固并學會相關(guān)的探究技能:控制變量實驗,采集數(shù)據(jù)和記錄數(shù)據(jù),制作曲線圖,運用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得出結(jié)論,能根據(jù)已獲得的信息對所觀察的現(xiàn)象進行合理的預測。

  二、教學準備

  1、小組實驗用:長、寬相同、厚度不同的紙條,實驗記錄表,統(tǒng)計圖。相同大小的鐵墊圈,放鉤碼的.盒子,橡皮擦。

  2、師用:小組用的實驗材料一份,課件。

  三、教學過程

 。ㄒ唬┱勗拰。

  1、出示紙條使其架空,并在上面放一個重物會怎樣?

  2、演示。

  3、有什么辦法可以讓它抵抗住彎曲?

 。ǘ┨骄俊凹埖暮穸扰c抗彎曲能力的大小”

  1、推測增加紙的厚度,會不會增加它的抗彎曲能力。

  2、研討實驗方法。

  實驗應控制哪些條件不變?

  3、學生分組實驗,教師巡回指導。

  4、匯報交流

  5、指導學生繪制厚度與抗彎曲能力關(guān)系曲線圖。

  6、分析曲線圖,描述厚度與抗彎曲能力大小的關(guān)系。

 。ㄈ┞(lián)系生活。

  1、談話:建筑中廣泛采用厚度很大的橫梁來承受巨大的重力。

  2、對橫梁立著安放這一現(xiàn)象作出合理解釋。

【科學教案】相關(guān)文章:

科學教案實用 科學教案簡短07-16

【經(jīng)典】科學教案10-09

(經(jīng)典)科學教案10-01

(精選)科學教案07-27

科學教案[經(jīng)典]08-02

(精選)科學教案11-16

科學教案06-25

科學教案[精選]08-15

科學教案(經(jīng)典)08-06

科學教案【精選】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