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幼兒園大班科學鹽教案【熱】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依據(jù),有著重要的地位。我們應該怎么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幼兒園大班科學鹽教案,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幼兒園大班科學鹽教案1
活動目標:
1.初步了解生命的由來。
2.了解自己在媽媽肚子里的生長過程。
3.通過體會媽媽懷胎十月的辛苦、了解媽媽撫養(yǎng)自己長大的艱辛,激發(fā)幼兒愛媽媽的情感。
活動準備:
生命由來ppt、小枕頭
活動過程:
1.問題導入
。1)師:阿姨跟我說我是快遞送來的,叔叔跟我說我是在河里釣上來的,舅舅又說我那么調皮應該是像孫悟空一樣石頭爆出來的,小朋友你們是從哪里來的?你們知道我是從哪里來的嗎?
(2)請幼兒互相說說自己的猜測,討論“我”是到底是從哪里來的。
2.播放ppt,讓幼兒初步了解生命的由來。
。1)讓幼兒初步知道精子和卵子。
。2)師:原來我們就是那個小圓球慢慢長成的小寶寶呀!
。3)小寶寶躺在什么地方?(解釋“子宮”)
。4)寶寶在媽媽肚子里的時候叫什么名?(胎兒)
(5)胎兒在媽媽肚子里會吃東西嗎?
小結:臍帶是母體孕育嬰兒時母體和嬰兒交流物資的通道,
嬰兒在出生之前所需要的所有營養(yǎng)都是通過臍帶來運送的。
。6)請幼兒猜想:“寶寶在媽媽的'肚子里都做了些什么?”啟發(fā)幼兒大膽想象,同時用動作加以表現(xiàn)。
。7)胎兒在肚子里呆了多長時間才出來?
3.扮演游戲:學做媽媽。
。1)玩法:請小朋友每人在自己的衣服里塞上一個小枕頭,然后自由活動。引導幼兒體驗小心走路、彎腰打掃衛(wèi)生、蹲下系鞋帶、扶著肚子散步、彎腰撿東西、輕輕坐下等動作,感受媽媽懷孕的艱辛。
。2)請幼兒交流自己的體會,討論如何報答媽媽?
我們應該對媽媽說聲“謝謝媽媽”,讓我們把歌曲《世上只有媽媽好》送給我們的好媽媽。
活動延伸
教師朗誦《媽媽的話》
附詩歌《媽媽的話》
我的寶寶
當你帶天使般純真的笑
悄悄來到我身旁
喜悅的心情溢于言表
每分每刻細細將你打量
總有看不夠的瘋狂
你的眉毛稀少
你的睫毛長長
你的黑發(fā)
漫過的小小耳廓
那樣稚嫩小巧
捧著你的臉蛋兒
不敢將你輕輕觸摸
生怕細細小小的動作
把你的甜夢
無情襲擾
我的寶寶
是誰將你帶到我身旁
再苦再難的日子
也是一種甜蜜的憂傷
我的寶寶
當你牙牙學語
媽媽只想
只想教你學會
智慧與善良
它將陪伴你
健康快樂地成長
直至成為一棵
頂天立地的棟梁
幼兒園大班科學鹽教案2
活動產(chǎn)生意圖:
小朋友每天起床都會聽到起床的鈴聲,但是不是每個小朋友都會注意這個現(xiàn)象,有一次小朋友告訴我所有小朋友都能聽到起床鈴的,但是他們不知道為什么。于是我想把聲音的產(chǎn)生和傳播一些原理告訴小朋友。
活動目標:
1、讓小朋友對身邊的現(xiàn)象產(chǎn)生興趣,關注周圍的事物。
2、聲音產(chǎn)生和轉播的原理,并有保護耳朵的意識。
準備材料:小股和鼓槌,小提琴,三角鐵,水槽,水,白紙,少許沙粒
活動過程:
在實驗之前對小朋友提出要求,請小朋友認真的聽,細心的看:
1、你看到什么?2、你聽到什么?
實驗一、聲音的產(chǎn)生
1、先請小朋友看清楚在老師沒有拉響小提琴的時候琴弦是怎樣,然后老師拉響小提琴的時候請小朋友注意聽到什么,看到什么?(如果小朋友回答不出來,可以提示觀察琴弦)。
2、把一些小物體,如豆粒放在鼓面上,然后敲鼓,請小朋友聽聲音,觀察鼓面的小豆顆粒有什么現(xiàn)象發(fā)生?(小豆都在跳動,原因是鼓面的振動引起小豆的跳動)
3、老師敲響三角鐵,然后請一兩個小朋友觸摸三角鐵,然后告訴小朋友們有什么感覺(有震動)在請小朋友用手摸之前說清楚要求:“請你摸摸三角鐵,有什么樣的感覺。”然后老師再敲響三角鐵,請小朋友用力按住三角鐵,阻止它的振動,請小朋友聽還有沒有聲音?(沒有)告訴小朋友,聲音是因為震動而產(chǎn)生的,如果阻止物體振動聲音就馬上消失了。
實驗二、聲音的傳播
1、請小朋友所有把耳朵都趴在桌子上,然后用手撓桌底或者敲桌面,請問小朋友有什么發(fā)現(xiàn)?(聲音可以在桌子這樣的固體傳播)
2、老師在水中敲響三角鐵然后請一兩個小朋友把耳朵貼住水槽,然后問他能不能聽到聲音,請他把結果告訴所有小朋友;老師再在水中敲響三角鐵,請所有小朋友傾聽,能不能聽到聲音?(告訴小朋友聲音可以在水這樣的液體傳播)
3、老師播放一段音樂,請小朋友聽,能不能聽到聲音?(聲音可以在空氣中傳播)可以提示小朋友,我們周圍有什么是看不見的?(空氣)
4、引導小朋友思考聲音在空氣中是向什么方向傳播的――老師講話是不是只有前面或者后面的小朋友才能聽見啊?我們平時起床的鈴聲是不是在所有角落都能夠聽到?那么聲音是響什么方向傳播的'呢?(四面八方)
實驗三、聲音怎樣在物體中的傳播
把一個小鼓立在桌面上,然后在鼓的右面(或者左面)立一個紙屏,在紙屏上吊一個小球,老師敲鼓的左面,請小朋友觀察紙屏和小球有什么現(xiàn)象發(fā)生?(告訴小朋友,當物體振動發(fā)聲時,會引起周圍空氣的振動形成聲音的波浪,聲波從鼓的左面?zhèn)鞯接颐嬉鸸挠颐娴恼駝,又傳到紙屏從而引起小求的振動,所以就看到這樣的現(xiàn)象了)。
最后,請小朋友注意保護我們的耳朵,因為聲音傳到我們的耳,我們才能聽到。
幼兒園大班科學鹽教案3
教學目標:
1、了解身高、體重的含義,嘗試用多種方法比較身高、體重。
2、大膽的與同伴分享交流自己的比較方法。
3、培養(yǎng)幼兒動手操作能力,在活動中大膽創(chuàng)造并分享與同伴合作成功的體驗。
4、通過實驗培養(yǎng)互相禮讓,學習分工合作的能力。
重難點:
嘗試用多種方法比較身高、體重
教學準備:
幼兒用書(數(shù)學)白紙、筆人手一份;測量用的木棍、繩子與保健老師聯(lián)系,告知活動的意圖,獲得配合重點與難點
活動過程及指導策略:
(一)測量并記錄身高、體重。
1、交流自己對身高和體重的已有認識。(豐富詞語:身高、體重)帶幼兒至保健室,測量身高、體重,幼兒記錄,教師也記錄。
。ū=〗處熞来伟创涡蚪o每個幼兒測量,大聲報出幼兒的身高和體重,請幼兒自己記錄在紙上。)檢查記錄結果,交流記錄方法。
2、哪個數(shù)字表示身高?哪個數(shù)字表示體重?應該怎么記錄?記錄有錯誤的幼兒再次測量記錄。
。ㄒ龑в變罕嬲J兩位數(shù)和三位數(shù),并區(qū)分左右進行記錄,知道數(shù)字從左至右寫。)
。ǘ┬〗M成員相互比較身高與體重,教師巡回了解信息。
1、提出要求:比比小組里誰最高,誰最矮,誰最輕,誰最重。
2、鼓勵幼兒嘗試用各種方法進行比較,教師盡量為幼兒提供所需物品。
。ㄈ┙涣髡肀容^的方法。
1、實物比較的方法:逐個站立比較高矮;相互抱抱感覺輕重等。
2、測量比較的方法:用繩子量身高,看誰的繩子最長等;稱稱體重,比比誰最重。
3、數(shù)字比較的.方法:比較體重的數(shù)字(兩位數(shù)),先從左邊的數(shù)字比,如果一樣,就比比右邊的數(shù)字,哪個大就是哪個重;兩個數(shù)字都不一樣就用減法算一下等。
教學反思:
幼兒園科學活動強調的是孩子借助于教師的指導和自身所從事的活動,對身邊的事物進行操作和感知,不斷發(fā)現(xiàn)問題并嘗試解決問題的過程。讓孩子在已知的基礎上自主探索未知,在不斷嘗試中取得成功,最終獲得知識。
幼兒園大班科學鹽教案4
活動目標:
通過實驗,讓幼兒簡單了解滅火器滅火的奧秘。
活動準備:
1、一次性杯子若干, 2至3厘米的短蠟燭若干,打火機,滅火器。
2、醋,小蘇打,水。記錄用的筆和紙。
過程實錄:
1、出示滅火器,激發(fā)興趣。
師:這是什么?我們用它來干什么?
幼:這是滅火器,滅火用的。
師:說起滅火器滅火,這兒還有一個故事呢。
(教師講述故事《滅火比賽》,激發(fā)幼兒的探索欲望)
2、第一次操作。
師:滅火比賽就要開始了,我們請運動員上場。(教師出示操作材料:水、醋、小蘇打,依次介紹“運動員”名稱,幼兒拍手表示歡迎“運動員”入場。)
師:今天的比賽是這樣的',我們把蠟燭點燃放在三只杯子底部,分別請水、醋、小蘇打來滅火,以蓋住杯底為準。比賽前請你猜一猜誰能把火給滅了?把你的想法記錄下
。1)、幼兒預測實驗結果,用自己看得懂的標記作記錄。
師:誰來說說,你是怎樣記錄的?
幼:我用“x”表示不能滅火,用“v”表示能把火給滅了。
幼:我用“o”表示能滅火“△”表示不能滅火。
。2)、幼兒分組操作進行驗證,并記錄操作結果。
師:剛才記錄的只是我們的猜測,到底誰能滅火,要試過才會知道,現(xiàn)在就讓我們來看看,誰才是真正的滅火大王。
(幼兒操作,教師提醒幼兒邊操作邊記錄,并要求幼兒倒入水、醋、小蘇打的時候要小心,不能碰到火,以蓋住杯底為準。絕大多數(shù)幼兒操作時很興奮,特別是當結果和自己的猜測相同時,簡直就是手舞足蹈,而當結果與猜測不同時,便會地發(fā)出嘆息或露出失望的樣子。更有個別幼兒因為有火而不敢操作,教師就鼓勵幼兒大膽嘗
(3)、討論操作結果,對操作記錄進行講評。
師:誰來告訴大家,你的猜測和實驗結果是怎樣的?這回你們用什么標記記錄?
幼:我猜的和做出來的不同。我以為醋很酸,會把火酸滅了,結果沒有滅。我用“~”表示火滅了“[{-}]”表示火還在燒。
幼:我全猜對了,火全滅了。我用“
幼兒園大班科學鹽教案5
設計意圖:
在幼兒園教育中,充分挖掘生活中幼兒能接觸到的多種藝術樣式,對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情感態(tài)度和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有著重要的作用。紙棒是一種開發(fā)性的、能讓幼兒在發(fā)現(xiàn)中學習的材料,它有助于打開思路,發(fā)展幼兒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因此活動“紙棒變變變”就受了電視娛樂節(jié)目“超級變變變”的啟發(fā),表現(xiàn)的內容于幼兒的生活經(jīng)驗密切相關。在活動過程中,我本著“了解兒童、相信兒童、支持兒童”的原則,以“兒童展示--發(fā)現(xiàn)問題--教師引導--相互交流”的方式,不斷滿足幼兒的需要,為他們搭建自我體驗、自由展示的舞臺。
活動目標:
1.通過制作,比較出紙棒的不同之處如花紋、粗細、長短等特征。
2.通過比較對紙棒進行發(fā)散思維的想象,有一定的想象能力。
3.能用肢體語言進行藝術表演,有一定的合作能力。
4.通過觀察、交流與討論等活動,感知周圍事物的不斷變化,知道一切都在變。
5.能積極地與同伴交流自己的發(fā)現(xiàn),激發(fā)進一步探索事物變化的愿望。
活動準備:
1.每人準備大小不一的紙張。
2.幼兒觀看過電視節(jié)目《超級變變變》。
活動過程:
一.幼兒制作紙棒,并比較紙棒的不同。
1.幼兒制作紙棒。請你用紙做一個紙棒。
2.比較紙棒的不同。你做的紙棒和別人一樣嗎?為什么?(引導幼兒說出紙棒有長短、粗細、花紋間的不同)
二.啟發(fā)幼兒想象,并嘗試用紙棒進行表演。
1.啟發(fā)幼兒想象。你做的紙棒像什么?(幼兒發(fā)揮想象,討論并上臺表演。)
2.鼓勵幼兒嘗試表演。我們現(xiàn)在來玩一個“猜猜看”的游戲,請你不要用嘴告訴我們把紙棒變成了什么,而要用你的身體、動作來告訴我們,好嗎?
三.小組共同合作表演,培養(yǎng)幼兒合作能力。
1.提出要求。現(xiàn)在我們知道可以用身體動作和一些道具來進行有趣的表演,我們來進行一個“紙棒變變變”的表演比賽好嗎?請你和你的好朋友一起來表演。想好要表演什么,應該設計怎樣的動作。
2.幼兒結伴討論,分組排練,教師巡回了解幼兒的想法,適時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鼓勵幼兒互相合作。
3.集體交流。
四.集體玩紙棒游戲。紙棒除了可以表演,還能做游戲呢?想一想,你的紙棒可以做什么游戲?(幼兒討論,集體做游戲)
活動反思:
在我園開展《幼兒園因地制宜開展幼兒戶外體育活動模式的研究》課題實施中,為了提高幼兒參與戶外體育活動的興趣,寓體育鍛煉于豐富多彩的活動之中,激發(fā)幼兒參加體育活動的積極性,幼兒園各個班級根據(jù)幼兒的'年齡特點制作了不同的體育器械,比如:飛盤、保齡球、布袋等許多幼兒喜愛的器械材料,讓幼兒放開手腳去探索、去嘗試,從而得到創(chuàng)造性的運動經(jīng)驗。結合中班幼兒的生活體驗,我選擇了孩子們比較喜歡的紙棒作為活動材料,報紙是生活中隨處可見的,是一種可以廢物利用的材料,它取材方便而且比較安全。整個活動我以“棒”為主線,采用了愉快、輕松的活動節(jié)奏,給幼兒充分的自主探索、活動的空間,鼓勵幼兒大膽去嘗試,讓幼兒在與器械、同伴、老師的積極互動下,了解紙棒的各種玩法,擴展了幼兒的運動思維,提高了幼兒運動興趣與能力。
本次活動,我作為一個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我盡力為孩子們創(chuàng)造設計了一個寬松愉快的氛圍,讓他們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并及時的給予鼓勵和表揚。當然,由于活動中人數(shù)較多的因素,再加上又是借班上課,所以在關注個體差異方面我做得還不夠好。
如果讓我重上這節(jié)課,我會讓幼兒更加自由大膽的發(fā)揮出他們的想象力,充分的利用幼兒無暇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使這節(jié)課更加生動活潑。
幼兒園大班科學鹽教案6
一、概述與目標本活動是一個實驗、觀察、探索發(fā)現(xiàn)的科學活動。
幼兒通過觀察鹽溶解到水里及蒸發(fā)、結晶的過程,了解使鹽結晶的方法,感知鹽的結晶現(xiàn)象,進而探究鹽結晶過程中水變成水蒸氣的過程,感知水的三態(tài)變化現(xiàn)象。
二、活動準備準備食鹽、小玻璃罐、釘子、細繩、湯匙、小木條、一杯鹽水、一杯淡水。
三、內容、活動形式與方法本活動分兩部分:
1、觀察鹽的結晶
2、探究鹽結晶過程中水到哪里了。
。ㄒ唬┳鲆蛔,看一看,鹽水變成了鹽。
1、嘗一嘗出示一杯鹽水和一杯淡水,讓幼兒品嘗,說說它們的不同味道,知道水咸是因為水里有鹽。
2、做一做(1)在小玻璃罐中裝滿熱水,一次放入一湯匙鹽并加以攪拌,使鹽水全部溶化。反復這樣操作,直到鹽不能再溶化為止。(2)在細繩一端綁上重物(如釘子),使之垂直浸入鹽水中,另一端系在小木條中間,把小木條橫放在罐口上,然后把罐子放到陽光下。
3、看一看(1)請小朋友每天觀察,看罐子里水位的變化,并在罐子外用彩筆做標記,直到水完全蒸發(fā)掉為止。(2)觀察繩子的變化,細細的繩子上出現(xiàn)了許多白色的東西,嘗起來咸咸的。
。ǘ┫胍幌
1、罐子里的水跑到哪里去了?實驗觀察水蒸發(fā)為水蒸汽的現(xiàn)象。(1)引導幼兒觀察熱水中冒出的熱氣。(2)試一試,把一塊玻璃罩在熱水杯上,引導幼兒觀察玻璃上形成的水珠。交流討論:水變成水蒸氣,遇到玻璃,又變成了水。
小結:罐子里的水蒸發(fā)成水蒸氣,跑掉了。(在討論時,引導幼兒回憶冬天嘴里呼出的氣體,水開時壺上冒出來的'熱氣,冷天房間玻璃上的水珠等。)
2、試一試,想一想,繩子上的白塊是什么?探究問題:(1)水到哪里了。(2)繩子上怎么會有鹽。在組織幼兒觀察鹽結晶的過程中,教師引導幼兒同時把鹽水滴在鏡子上,等水蒸發(fā)后,讓幼兒觀察鏡子上留下了什么。(引導幼兒嘗一嘗,再用放大鏡觀察鹽的結晶體,并把觀察到的鹽晶體畫下來。)
四、活動建議
1、本活動也可用糖水代替鹽水,再做一次相同的實驗,制作糖的晶體,并在放大鏡下觀察糖的晶體。
2、觀察活動應選擇在陽光下溫度高時進行。溫度越高,蒸發(fā)得越快,鹽結晶得也越快;鹽水的濃度越大,繩子上結晶的鹽越明顯。
3、夏季氣溫高時,蒸發(fā)時間需3″5小時,就可看到結晶的過程。
4、本活動可與水的三態(tài)組成系列活動,以探究問題水跑到哪里去了為線索,使幼兒通過實驗觀察活動探索發(fā)現(xiàn)水蒸發(fā)的科學現(xiàn)象。編輯:elain
幼兒園大班科學鹽教案7
設計思路:
廢舊輪胎在我們生活中隨處可見,如何利用這種物品的特征及用途設計多用途的玩法呢?我們先讓幼兒自己動腦筋想出辦法,然后綜合幼兒的思路,教幼兒創(chuàng)造性地玩輪胎,以發(fā)展幼兒的基本動作和體能。
活動目標:
1、通過活動,發(fā)展幼兒的跑、跳、平衡等基本動作和基本體能。
2、在活動中,培養(yǎng)幼兒的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和團結協(xié)作精神。
3、初步培養(yǎng)幼兒體育活動的興趣。
4、鍛煉平衡能力及快速反應能力。
5、培養(yǎng)幼兒對體育運動的興趣愛好。
活動準備:
1、廢舊汽車輪胎若干。
2、錄音機一架、磁帶。
3、事先與幼兒交談汽車輪胎的玩法。
活動過程:
1、教師分配角色,請幼兒模仿汽車司機,做模仿動作:
a、司機開車
b、司機停車
c、司機洗臉
d、司機擦背
e、司機睡覺、司機起床。
2、幼兒排成二路縱隊聽音樂模仿開汽車沿場四周慢跑汽車
聽信號“開車”、“停車”。
3、請個別幼兒講述并示范他玩輪胎的方法,教師小結幾種玩法:
a、滾輪胎,幾個幼兒面對面滾輪胎。
b、將輪胎排成直線,練習在輪胎上走,發(fā)展幼兒的平衡能力。先教師示范,幼兒練習。
c、小組進行輪胎夸跳的動作,也可以雙腳向前跳。
d、腳跳上輪胎腳跳下輪胎。
e、鉆輪胎。
4、再次啟發(fā)幼兒自己選擇玩輪胎的方法,幼兒選擇玩法再練習一遍。
5、游戲:勇敢的偵察兵;小偵察兵先鉆過小山洞(輪胎),走過小拱橋,俯式爬上山頂,繞過紅旗后身躺下翻身滾下山,往回跑,跳過路上障礙物(平放輪胎)回到起點。
指導a:一幼兒在橋上即不能碰別人,又要控制自己的身體,不掉下橋,又穩(wěn)又快地排除“地雷”。
b、提示個別幼兒分腿跳躍,注意選用按輪胎蹬地躍過輪胎再松手。
6、小結表揚能按要求完成任務的幼兒,特別是能互相關互相幫助。以及表現(xiàn)勇敢、聰明、不怕困難的小偵察員。
7、結束。
活動反思:
小班幼兒好動、好模仿,行為受情緒的支配,因此在活動中我首先從激發(fā)幼兒的興趣入手,賦予幼兒適當?shù)慕巧靶∷緳C”,運用游戲形式導入,激發(fā)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顒娱_始,先和幼兒一起玩開汽車的模仿游戲,在體驗開汽車的手臂上下、繞環(huán)等動作后,再讓幼兒為汽車蘸上不同顏色的“汽油”,在紙上開汽車,并設計生動有趣的開場白,吸引幼兒的注意力,為接下來的.活動打下了良好的情緒基礎。
同時,小班幼兒雖然年齡較小,但仍需要掌握一些簡單的美術技能,而這些美術技能正是幼兒在邊做邊玩中不知不覺地掌握的。這個有趣的游戲讓幼兒在開心之余再進行創(chuàng)作,小車輪蘸上不同色彩的顏料,在報紙上滾一滾,留下不同線條美麗的痕跡,幼兒不但愉快地感受了直線、曲線、波浪線等基本線條的特點,而且對美術活動也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
幼兒園大班科學鹽教案8
活動目標
1.能知道鹽溶于水;
2.能知道鹽的濃度和浮力有關,同等的水鹽越多浮力越大。
3.對科學現(xiàn)象產(chǎn)生興趣,萌發(fā)探索欲望。
4.樂于實驗,樂于與同伴交流合作,共同完成實驗。對科學現(xiàn)象產(chǎn)生興趣,萌發(fā)探索欲望。
5.能明顯記錄實驗次數(shù)。
。ㄐ〗M合作記錄,體現(xiàn)合作記錄的價值)
6.能有效的快速的完成實驗
7.能獨立照顧并保護自己
活動名稱:鹽兒去哪兒了
教學媒體:實驗
時間(分鐘):40分鐘
準備活動:
每組一次性紙杯一個并裝有水、圣女果一顆、食鹽、糖、筷子一根、記號筆一支、實驗記錄單一張。
幼兒已通過前幾節(jié)課通過實地觀察、實際體驗,認識到了糖、鹽的的形狀、顏色、味道等,體驗了鹽對自己感官的反應,了解鹽的奇妙之處。
老師準備一杯食鹽和糖,讓孩子們認出它,并讓孩子們回憶鞏固上節(jié)課所學習的鹽的知識,加深記憶。延伸至鹽的特性,開始教學。
發(fā)展活動:《鹽兒去哪兒了》
1、本節(jié)課就讓我們再一起更深層次探索鹽兒的奇妙吧。ǔ鍪狙b有同樣多清水的透明杯)將小朋友進行分組,五人一組分配。
教師:下面我們一起來嘗一嘗下面這兩個杯子里面分別哪杯是糖哪杯是食鹽(用顏色來區(qū)分有紅色和綠色通過嘗試后寶貝知道了紅色代表糖綠色代表鹽)
讓孩子觀察碗里的鹽,教師用筷子充分攪拌后,提問:鹽去哪兒了?引導孩子進行思考,告訴幼兒鹽被水溶解了,這碗水變成了鹽水,教師把事先準備好的圣女果分別放入鹽水與清水和糖水中,讓幼兒觀察(鹽水里的圣女果浮在水面上,清水里和糖水的圣女果沉在水底)
2、教師質疑小結:為什么水里加了鹽,圣女果就能浮起來呢?原來是鹽溶解在水里,增加水的浮力,圣女果就浮起來了(幼兒對“浮力”產(chǎn)生迷惑與好奇)
3、幼兒操作活動
(1)T:那到底是怎樣的呢?我們待會自己去試一試。老師在桌子上給你們每組準備了一杯水,要求每次加入一勺鹽,用筷子充分攪拌,放入圣女果,看看結果怎樣?并把它記錄在實驗報告單上。(注意:試一次記一次,沒有浮起來打叉,浮起來就打鉤,圣女果浮起來后實驗就結束了哦!)
(2)幼兒動手操作,老師指導完成實驗。
4、交流實驗結果
T:我發(fā)現(xiàn)第xx組的小朋友動作很快,下面請他們說說他們的發(fā)現(xiàn)好嗎?
孩子討論
T:為什么加一勺鹽圣女果沒有浮起來,加了兩勺鹽,圣女果才會浮起來呢?
孩子討論,得到鹽變多的結果。
T:當水喝了一勺鹽,浮力很小,沒有力量托起圣女果,加入兩勺鹽,這樣當水喝足了鹽,才有一定的力量托起圣女果,從而讓圣女果浮起來。說明鹽越多浮力越大。
T:還有哪一組愿意來介紹你們的發(fā)現(xiàn)呢? (孩子回答.................)
。1)教師質疑:剛才你們介紹了你們的發(fā)現(xiàn),老師有了一個疑惑…………為什么第一組只要加兩勺鹽,圣女果就能浮起來,而第二組要加三勺鹽,(觀察兩組幼兒杯子里的水)
(2)引導幼兒發(fā)現(xiàn),水有多有少。
下面請每組派一個小代表把你們組的水杯拿到前面來,你們都發(fā)現(xiàn)了什么嗎?(第一組幼兒杯子里的.水最少,第二組杯子里的水多一些,第三組杯子里的水最多)噢?難道水的多少和加的鹽的多少也有關系嗎?到底是什么關系呢?(幼兒討論………)
。3)教師小結:原來水越多,需要喝的鹽也就越多,只有讓水喝足了鹽才有力量托起圣女果,讓它浮起來。
綜合活動
通過做實驗之后,老師表揚大家很棒并讓各組跟大家分享今天的收獲和成果,通過提問的方式讓大家會議這節(jié)課所學知識,完善課堂。
T:鹽神秘又奇妙還很有趣,那你們知道鹽有什么作用嗎?(孩子討論)對,鹽的作用很大,我們回家可以和爸爸媽媽一起討論一下鹽的其他用途,下次上課告訴老師和其他小伙伴好嗎?
活動反思
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我得出了以下經(jīng)驗,就是能夠讓寶貝呢,分組進行實驗的一個操作,而且在本節(jié)課的是關于有趣的沉與浮的一個小實驗可以將所有寶貝進行分組操作,將所有寶貝自由組合或者在老師的幫助下整合為兩組,一組為糖寶寶一組為鹽寶寶,然后再老師的幫助下進行實驗操作。實驗操作完畢之后讓所有寶貝進行討論并且安慰糖寶寶。最后再做一個實驗的總結和安排,這樣的話課堂能更加豐富多彩!
【幼兒園大班科學鹽教案】相關文章:
幼兒園大班科學鹽教案10-29
幼兒園大班科學鹽教案優(yōu)質12-25
中班科學教案:鹽01-17
幼兒園中班科學活動教案《神奇的鹽》08-02
中班科學教案奇妙的鹽10-13
中班科學教案《奇妙的鹽》10-11
白鹽和白糖幼兒園小班科學教案08-13
幼兒園科學教案大班教案06-20
小班科學白鹽和白糖教案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