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欧美一 , 欧美午夜激情视频 , 国产精品一二三 , 日韩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av官网在线,少妇高潮在线,国产精品亚洲综合色区韩国

科學教案

時間:2025-07-25 06:58:42 其它教案 我要投稿

科學教案范文7篇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總的組織綱領和行動方案。我們應該怎么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科學教案7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科學教案范文7篇

科學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會使用鑷子解剖種子;能設計對比實驗進行研究并作記錄。

  2、喜歡探究種子的奧秘,養(yǎng)成認真細致、堅持觀察的科學態(tài)度。

  3、知道蠶豆種子的構(gòu)造:由種皮、胚根、胚芽、子葉等部分組成。

  教學重點:觀察發(fā)芽的蠶豆,知道蠶豆種子的構(gòu)造與各部分的作用。

  教學難點:觀察子葉在蠶豆發(fā)芽過程中的作用。

  教學準備:

  在課前10天左右提供蠶豆種子、發(fā)放記錄表,用于觀察蠶豆發(fā)芽時的吸水量和蠶豆發(fā)芽情況。

  課堂上準備:

  分組觀察材料──培養(yǎng)皿、鑷子、小刀、放大鏡、不同發(fā)芽階段的'蠶豆種子;

  學生準備好觀察記錄表以便匯報;

  剛發(fā)芽的蠶豆、棉花,為第三部分實驗做準備。

  教學過程:

  一、引入

  植物媽媽利用各種方法將種子散播到了遠處,種子經(jīng)過一段旅途之后,如果找到合適的環(huán)境它就開始萌發(fā)了。

  二、探究過程

  1、觀察蠶豆發(fā)芽時的吸水量

  討論:種子萌發(fā)需要哪些條件?

  出示一些蠶豆種子:這些蠶豆種子有沒有具備發(fā)芽的條件?缺少哪些條件?

  匯報蠶豆發(fā)芽時吸水量的觀察記錄。

  計算:10粒蠶豆種子的吸水量大約為 毫升,平均每粒吸水 毫升。

  2、觀察發(fā)芽的蠶豆

  激發(fā)研究興趣

  討論研究方法及解剖方法。

  示范用鑷子剝蠶豆皮的方法,強調(diào)要領:a.不要著急;b.把剝了皮的蠶豆從開口的那邊小心掰開,放在培養(yǎng)皿中。

  分組研究:蠶豆種子可以分成幾部分?

  認識種子的各部分。

  推測:種皮、胚根、胚芽和子葉在蠶豆種子生長過程中分別起了什么作用?

  尋找證據(jù)證明各部分的作用。

  觀察發(fā)芽天數(shù)不同的蠶豆,歸納種子各部分作用。

  3、子葉在蠶豆發(fā)芽過程中的作用

  子葉有什么作用?找到證據(jù)了嗎?你有什么疑問產(chǎn)生嗎?

  討論研究操作步驟。

  分組將蠶豆如33頁插圖所示做好實驗裝置

  設計蠶豆發(fā)芽情況記錄表。

  你們能完成這項研究嗎?

  各研究小組討論各自的研究計劃。

  匯報交流研究計劃。

  4、若干天后,各組歸納實驗結(jié)論并匯報。

  三、小結(jié)

  板書設計:

  2.6 萌發(fā)的種子

  1、觀察蠶豆發(fā)芽時的吸水量

  2、觀察發(fā)芽的蠶豆

  3、子葉在蠶豆發(fā)芽過程中的作用

科學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學生能夠以個人參與或小組參與為形式,獲得在野外尋找?guī)r石的親身經(jīng)歷。

  2、在課堂中能夠,讓孩子經(jīng)歷觀察巖石特點的活動過程,獲得觀察巖石的基本方法及技能。

  3、通過給巖石分類,讓孩子經(jīng)歷一個簡單的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培養(yǎng)孩子運用語言解釋問題的能力。

  4、讓孩子獲得豐富的研究巖石的愉悅情感。

  教學重點:用一些標準給巖石分類。

  教學難點:通過觀察巖石,能想出不同的.分類方法。

  教學準備:

  可以在課前布置學生以個人或小組為形式,收集各種各樣的巖石。教師也應該準備大量的常見的一些巖石,同時還可以準備一些本地區(qū)常見的巖石。

  還應給孩子們準備一些觀察工具:放大鏡、盛水的燒杯、記錄紙等。

  教學過程:

  一、引入

  教師可以先播放一段關于地表巖石風貌的錄像片,或提供一些典型的圖片。

  1、巖石是地球的主要組成部分,到處可見。你平時在哪些地方看到過巖石?

  2、你玩過巖石嗎?你是怎么玩的?

  3、從今天開始,我們要研究巖石。出示課題:各種各樣的巖石

  二、探究過程

  1、開個石頭展覽會

 。1)的巖石來自哪里?

  你的巖石是從哪里找到的?請簡單介紹你的尋找經(jīng)歷。

  可以讓學生先在小組內(nèi)進行交流,再到全班進行匯報交流。

  (2)我的巖石觀察

  請你選擇一塊感興趣的巖石進行觀察。你準備怎樣去觀察它呢?

  請你大概估計一下,你會觀察到巖石的幾個特征?

  學生自主觀察探究,教師巡回指導。

  (3)我的巖石觀察記錄交流

  你用了哪些方法對巖石進行觀察?

  你觀察到了巖石的哪些特征?有沒有超過自己的估計?

  你對同學的觀察描述有沒有補充或意見?

  注意,在學生交流觀察到的巖石特征時,要強調(diào)觀察方法與觀察描述之間的對應關系,對學生的非觀察性描述尤其要加以引導。

  2、給巖石分類

  (1)這些巖石可以分類嗎?

  這些巖石可以分類嗎?

  如果讓你給這些巖石分類,你會怎么分呢?

  這里可以讓學生進行小組討論,以小組的形式進行匯報。教師對學生提出的分類標準不要輕易否定。

 。2)給巖石分類

  請你選擇任何一種標準,給這些巖石分類。

  小組分類活動開始,教師巡回指導。

  (3)巖石分類結(jié)果交流

  你們將巖石分成了幾類?是按什么來分的?

  你們想到了多少種不同的分類方法?不同的分類方法結(jié)果一樣嗎?

 。4)這塊巖石屬于哪一類

  這塊巖石屬于哪一類呢?

  這一教學環(huán)節(jié)主要在于應用。教師可以根據(jù)地域特色提供的相應的巖石,也可以由學生來提供。

  三、小結(jié)

  師:課后,你可以再找些巖石來觀察。想一想,巖石是怎么形成的呢?下節(jié)課,我們將進一步研究巖石。

  板書設計:

  4.1 各種各樣的巖石

  1、開個石頭展覽會

  2、給巖石分類

科學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通過游戲讓幼兒初步了解“紙球反彈”是由于空氣的流動產(chǎn)生的。

  2、培養(yǎng)幼兒關注周圍生活中的科學現(xiàn)象,并有積極探索的欲望。

  活動準備:

  1、長頸瓶若干只、紙球若干

  2、使用大型積木和圖書搭建“資料室”一間。

  活動過程:

  一、玩游戲“吹紙團”引出課題。

  指導語:小朋友,老師手上有許多的`小紙團,想與小朋友來玩“吹紙團”的游戲,想玩嗎?讓我們每個人拿一個紙團吹吹試試看,有什么發(fā)現(xiàn)?

  (幼兒操作吹紙團,得出結(jié)論:被吹的紙團是向前跑的。)

  二、教師提出進一步的疑問,出示細頸瓶,幼兒再次操作。

  1、討論:紙團會永遠向前跑嗎?結(jié)論:如果前方有障礙,紙團會停留在原位

  2、幼兒用細頸瓶和小紙團進行第二次操作。

  指導語:如果把小紙團放在瓶口用力吹,你猜它會怎樣?請你們再來試一試。

  三、 確立紙球反彈的現(xiàn)象

  指導語:有答案了嗎?小紙團會向前跑嗎?會跑進瓶子里去嗎?

 。ńY(jié)論:如果不傾斜瓶子,小紙團怎么也吹不進瓶子里)

  四、查詢資料,尋找紙球反彈的秘密

  指導語:這是什么原因呢?我們一起去資料室找資料好嗎?(查詢資料,尋找答案)

  五、活動結(jié)束:

  繪制小實驗

  指導語:這個小實驗好玩嗎?我們一起把它用圖示的方法畫下來,告訴所有的小朋友好嗎?

科學教案 篇4

  課型:新授

  教學目標:

  1.認知: 聽聽固體、液體、氣體發(fā)出的聲音。

  2.技能: 分辨聲音的變化,哪些是自然的,哪些是人造的。

  3.情感: 培養(yǎng)聽好聽的聲音的興趣。

  教學重點:聽聽各種聲音,并知道是由哪些物體發(fā)出的。

  教學難點:分辨聲音的變化。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1、熟悉周圍環(huán)境的各種聲音,準備好各種聲音的錄音。

  2、盡量多地收集能夠發(fā)出聲音的物體,比如口哨、笛子、鬧鐘、鈴鐺。

  3、準備好水壺、玻璃杯、勺子等。

  學生準備:收集關于聲音的各種資料。學生活動手冊。

  教學過程:

  1、引入

  2、活動:聽聽物體發(fā)出的聲音

  研究聲音的活動開始了,說說你所知道的關于聲音的事情。你對聲音的那些問題比較感興趣?你想研究關于聲音的哪些問題?

  (1)仔細傾聽周圍的各種聲音,說說自己聽到了那些聲音?

 。2)分辨一下,聽到的聲音分別是由什么物體所發(fā)出的?

  (3)說說,我們還聽到過哪些聲音?這些聲音是由什么物體發(fā)出的?

 。4)討論分析:在我們聽到的聲音中,那些聲音是屬于自然界的?哪些聲音是我們在生活和生產(chǎn)中發(fā)出的?

 。5)和同學交流分享自己聽聲音的感受。把聽聲音的感受記錄在學生活動手冊上。

  3、活動:聽聽固體、液體、氣體發(fā)出的聲音。

  4、活動:分辨聲音的變化

  5、作業(yè)。

  (1)聽聽各種固體發(fā)出的聲音。想辦法讓桌上的各種物體發(fā)出聲音,聽聽這些聲音是否相同,有什么特點?(2)聽聽各種液體發(fā)出的聲音。想辦法讓液體發(fā)出聲音,能想出多少種不同的辦法讓各種液體發(fā)出聲音?(3)聽聽空氣發(fā)出的聲音。在我們聽到的聲音中,哪些聲音是由空氣發(fā)出的?你有辦法讓空氣發(fā)出聲音嗎?

 。1)分辨聲音的方向變化:給一個學生蒙上眼睛,請他前后左右的`同學依次敲擊一下桌面,讓他辨別一下聲音是從哪個方向傳來的。

 。2)分辨聲音的遠近變化:給一個學生蒙上眼睛,請距離他不同遠近的同學分別敲擊一下鈴鐺,讓這位同學分辨一下哪個聲音遠、哪個聲音近。

 。3)分辨聲音大小、高低的不同:把幾只玻璃杯一字排開,分別盛上不同量的水,然后敲擊,聽聽聲音有什么不同。按聲音的高低給杯子排排隊,你能發(fā)現(xiàn)什么?如果改變敲的力度,你又有什么發(fā)現(xiàn)?

 。1)傾聽、分辨生活中的各種聲音。

  (2)思考、查找關于聲音的有關資料。

  討論:從以上活動中,你曉得了什么?你認為聲音和物體有什么關系?沒有物體能有聲音嗎?

 。4)交流分享:我們在分辨聲音的活動中有什么上收獲。

科學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植物的綠葉可以制造植物生長所需要的養(yǎng)料;植物的葉在莖上分布有利于接受更多的陽光。

  過程與方法:根據(jù)觀察到的現(xiàn)象提出問題;通過查閱資料的方法收集信息、尋找問題的答案。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體會到科學研究是艱辛的過程;激發(fā)學生像科學家那樣從事研究科學的愿望。

  【教學重點】:組織學生交流種子發(fā)育成幼苗后植物的生長變化,觀察鳳仙花幼苗的特征,研究植物葉的作用。

  【教學難點】:研究植物葉的作用。

  【教學準備】:(教師準備)剛出土的鳳仙花照片、植物葉水平分布和垂直分布的照片、植物光合作用示意圖(多媒體)、植物光合作用的相關資料。(學生準備)生長四周的鳳仙花、記錄單。

  【教學過程】:

  一、出土后幼苗的變化

  活動導入:

  1、師:我們種植的'鳳仙花已經(jīng)變成了幼苗,現(xiàn)在我們以小組為單位,重點交流一下前一段時間鳳仙花幼苗生長變化情況。

  2、生:以小組為單位互相交流。

  活動指導:

  1、師:全面檢查學生的觀察記錄,及時進行反饋,引領學生在以后的時間里堅持進行觀察。

  2、師:組織學生交流。(鼓勵學生說出新發(fā)現(xiàn)、新問題)

  3、師:指導學生觀察實物鳳仙花。

  4、師:指導學生測量鳳仙花植株的高度、葉的分布情況。

  二、我們的思考

  1、師:提出問題:為什么植物的葉子都是平展的,而且在植株上交叉生長?植物的葉子和幼小植物的莖為什么大部分是綠色的?聽說綠葉是植物的“食品加工廠”,植物生長需要的食物是不是來自綠色的葉呢?植物的葉子還有什么作用?

  2、生:根據(jù)自己所知道的知識回答老師的問題。

  三、葉為植物提供“食物”

  1、師:植物生長所需要的食物是從哪里來的?

  2、生:討論后說出自己的想法。

  3、師:科學家經(jīng)過多年的研究,發(fā)現(xiàn):多數(shù)植物能自己制造“食物”——養(yǎng)料。

  4、師:(利用多媒體)指導學生學習科學書P11頁上內(nèi)容。

  5、師:板書:

  陽光

  二氧化碳+水——→氧氣+養(yǎng)料

  6、師:(總結(jié))植物的光合作用不僅為植物制造養(yǎng)料,還為我們?nèi)祟惡蛣游镏圃祓B(yǎng)料和氧氣。

  【作業(yè)布置】:

  家庭作業(yè):回家仔細地去觀察一棵植物,觀察植物的葉子分布的情況,想想植物的光合作用。

  【板書設計】:

  4.種子變成了幼苗

  陽光

  二氧化碳+水——→氧氣+養(yǎng)料

科學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會查閱和收集有關遺傳和變異的圖片和資料,并篩選出有價值的信息;

  2.能引用資料編制科學小報。

  知識與技能

  1.知道人類利用遺傳學知識,改善了人類生活并促進了生產(chǎn);

  2.知道生活中很多的農(nóng)作物也是變異的結(jié)果。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自己獲得的資料,表達自己的想法,分享他人的智慧,體驗合作的快樂;

  2.感受科技的神奇和美妙;

  3.知道科學家為了研究遺傳和變異,進行了艱苦不懈的探索。

  教學重難點

  重點: 對于遺傳和變異的探索過程

  難點: 采用人工進行變異的好與壞

  教學準備

  相關圖片、材料,孟德爾的故事,袁隆平的故事,學生準備小報資料

  教學過程

  教學內(nèi)容 效果分析

  一、調(diào)動學生已有經(jīng)驗,導入新課

  1.我們已經(jīng)學習了生物的遺傳和變異現(xiàn)象,究竟是什么原因讓后代長的既像父母,又稍有不同呢?我們一起來探索遺傳和變異的秘密吧。ò鍟n題)

  二、了解孟德爾的故事

  1.你知道現(xiàn)在遺傳學之父是誰嗎?

  2.學生講故事。

  3.你聽了孟德爾的故事有什么想法呢?試著對實驗結(jié)果作出你的解釋

  4.學生小組交流后再全班討論。

  5.但是后來的研究者又發(fā)現(xiàn),用孟德爾的研究理論不能解釋另一些現(xiàn)象,究竟是什么現(xiàn)象呢?請一個同學繼續(xù)講故事。

  6.你對這個現(xiàn)象有什么解釋?

  7.教師:孟德爾的研究理論只解釋了生物間的遺傳現(xiàn)象,并沒有提到生物自己也可能會產(chǎn)生變異的'現(xiàn)象。

  三、了解袁隆平的故事

  1.我們國家有一位水稻,他解決了世界農(nóng)業(yè)科研難題,他就是我國著名的水稻袁隆平。

  2.誰知道袁隆平的故事?請同學說說。

  3.袁隆平在他的實驗中求的是遺傳還是變異?為什么說他解決了世界農(nóng)業(yè)科研的難題?

  4.學生觀看多媒體課件或者閱讀教材49頁的資料――這些食物跟我們平時吃的有什么不同?

  5.學生回答

  6.這些都是經(jīng)過改良的品種,你還了解哪些農(nóng)作物的新品種?

  四、小課堂大辯論

  1.講解要求:本次的辯論會辯題是食用人工變異的食物是否合理,正方觀點是合理,反方觀點是不合理。辯論雙方各3人,準備時間是5分鐘,觀點陳述為1分鐘,自由辯論時間是10分鐘,最后陳述時間為1分鐘。下面所有的學生都是評委,要投票選出獲勝方。有理不在聲高,要以理服人。

  2.分組辯論賽

  3.:這次的小課堂大辯論的獲勝方是*方。在現(xiàn)實生活中,合理利用科學技術(shù)才能更好地為人類服務。

  五、編輯有關遺傳與變異的小報

  1.要求:小組為單位,分工合理,時間為一星期,在全班評出最優(yōu)秀獎給予表揚。并且利用墻報進行展示。

科學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1.磁鐵有各種各樣的形狀和根據(jù)形狀取的的名稱。

  2.磁鐵有一些特殊的性質(zhì)。

  3.磁性和磁極。

  過程與方法:

  1.能邊玩邊思考和交流,從玩中發(fā)現(xiàn)磁鐵的性質(zhì)。

  2.能運用磁鐵的性質(zhì)解釋現(xiàn)象和制作玩具。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1.樂于表達和交流。

  2.激發(fā)探究興趣。

  3.通過了解指南針的歷史,增強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

  【教學準備】

  學具:每4人一組

  桌面——條形磁鐵、馬蹄形磁鐵、環(huán)形磁鐵,水槽(有水)

  桌肚——回形針、泡沫板

  實驗記錄單

  教具:磁鐵魚(用泡沫做,里面藏一塊條形磁鐵)、課件、多種形狀的磁鐵、

  滲透:回形針排隊

  【教學過程】

  一、動畫激趣

  同學們,你們喜歡看動畫片嗎?今天陳老師給大家?guī)砹艘欢魏苡腥さ?動畫片,想看嗎?一起看屏幕(點擊播放《貓和老鼠》)。

  知道Tom用的是什么秘密武器?同意嗎?(板書:磁鐵)

  你是怎么看出來的?(看到它能吸引鐵熨斗)

  對,我們把磁鐵能吸鐵一類物質(zhì)的性質(zhì)叫做磁性。(板書:磁性)

  二、自主探究磁鐵的性質(zhì)

  (一)學生回憶平時玩

  看來你肯定玩過磁鐵,還有人玩過嗎?既然玩過,那你們一定從玩中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了磁鐵的很多秘密,是吧?把這些秘密先在小組里說說,過會兒全班交流。

  預設:

  1.磁鐵有各種形狀

  對!瞧,(課件出示馬蹄形、條形、環(huán)形磁鐵),這是我們常用的,第幾個和剛才湯姆拿的一樣?對,它叫馬蹄磁鐵,這個叫條形磁鐵,最后一個叫環(huán)形磁鐵。名如其形!你們看這里還有球形磁鐵、柱形磁鐵(出示實物),形狀太多了!

  2.相吸和相斥

  你是怎么發(fā)現(xiàn)的?(請給大家演示一下)

  有誰沒有過這樣的體會?(讓這部分同學拿著試一試)(板書:相吸、相斥)

  3.隔著物體也能吸。

  師:你是怎么發(fā)現(xiàn)的?(桌面上放一塊磁鐵,用桌面下的磁鐵帶著走)

  (二)提供材料現(xiàn)場玩

  不錯,一個個從玩中發(fā)現(xiàn)了這么多知識,真了不起!你們還想再玩一玩嗎?

  行!老師給每組提供了磁鐵和回形針,就這兩樣。比一比哪個小組會玩,看看哪個組能從玩中發(fā)現(xiàn)磁鐵更多的秘密。注意把你們的發(fā)現(xiàn)及時記錄在這張紙上。

  預設:

  (1)一個接一個的排列,說明磁性能夠傳遞。(板書:可以傳遞)

 。2)把磁鐵往回形針堆里放,磁鐵總是會有兩個部位吸引的多。

  吸得多的部位說明了什么呢?(磁性強)

  揭示概念:我們把磁鐵上磁性最強的部位叫做磁極。(板書:磁極)

  (三)老師引導深入玩

  剛才看到同學們玩得那么開心,老師手也有點癢癢,我也來玩一個!我用泡沫做了一條魚,它可以浮在水面上(師用水槽取水),而且它還能自由轉(zhuǎn)動。來個比賽,如果魚頭朝南算老師贏,如果魚頭朝其它三個方向都算同學們贏。行嗎?為了公平,請一位同學到前面來撥動魚并宣布結(jié)果。

  (1)誘生質(zhì)疑

  哈哈,老師的運氣真好,每次都贏!

  (2)揭開謎底

  魚有問題?你幫大家看看!

  (3)講解步驟

  你們也想動手做做這個有趣的實驗嗎?

【科學教案】相關文章:

科學教案實用 科學教案簡短07-16

科學教案(經(jīng)典)10-15

科學教案(精選)10-22

(精選)科學教案11-16

(經(jīng)典)科學教案10-01

【精選】科學教案09-28

(經(jīng)典)科學教案08-24

科學教案06-25

【經(jīng)典】科學教案10-09

[精選]科學教案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