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少年游·并刀如水原文及賞析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少年游·并刀如水》原文及賞析
《少年游·并刀如水》是宋代詞人周邦彥的詞作。全詞曲折細致地刻畫人物的心理狀態(tài),表露出彼此相愛的心情,為后世歷代詞家所稱賞。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少年游·并刀如水》原文及賞析,歡迎閱讀。
少年游·并刀如水周邦彥
并刀如水,吳鹽勝雪,纖手破新橙。錦幄初溫,獸煙不斷,相對坐調(diào)笙。
低聲問向誰行宿,城上已三更。馬滑霜濃,不如休去,直是少人行。
【譯文】
情人雙雙共進果橙。破橙的刀具光潔,像清水那樣澄澈;盛橙子的盤子明凈,果蔬新鮮。美人端莊高雅,用她的纖纖細手親自為心上人般破新橙。女子對男子的一片溫情,男子怎能不知呢?室內(nèi),華美的帳幔輕輕低垂,裊裊的錄像是室內(nèi)彌漫著暖融融的氣息,彼此之間的柔情蜜意也似乎融化在這溫馨的氣息中了。他們相對而坐,男子陶醉在女子的笙曲中。夜深了,男子起身向與女子告別,女子低聲問他:你現(xiàn)在哪里入宿呢?現(xiàn)在已經(jīng)是三更時分了,外面寒風(fēng)凜冽、路滑霜寒,很少有人行走,不如就別走了吧。
【注釋】
、俨⒌叮翰⒅莩霎a(chǎn)的剪刀。如水:形容剪刀的鋒利。
、趨躯}:吳地所出產(chǎn)的潔白細鹽。
、坩ⅲ簬ぁ
、塬F煙:獸形香爐中升起的細煙。
、菡l行(háng):誰那里。
、拗笔牵壕褪沁@首詞乃感舊之作。
【創(chuàng)作背景】
周邦彥居于京城時,與名妓李師師相好。宋徽宗趙佶聽到李師師的艷名后,也來湊熱鬧,常微行到李師師家中。一次,周邦彥正和李師師親昵,突然聽說皇帝大駕光臨,驚惶之下,急忙鉆到床下。趙佶滿臉笑容的走進來,從袖子里取出一個橙子,親手剝了,道:“師師,這可是從江南進貢來的,來,嘗一口!”周邦彥躲在床下,大氣都不敢出,卻還要忍受心上人與皇帝戲虐調(diào)情、顛龍倒鳳,心中痛苦可想而知。第二天,他將這段見聞,填了一首《少年游》,送給師師一表心跡:“并刀如水,吳鹽勝雪,纖手破新橙。……”幾天后,趙佶再度光臨,聽到師師演唱這首詞,明白作者當(dāng)天一定在屋里,頓時打翻醋壇問是何人所作。師師不敢隱瞞,只得道:“周邦彥詞!壁w佶拂袖而去。
【賞析】
這首詞,通過對女子特有口吻惟妙惟肖的刻畫,曲折深微的寫出對象的細微心理狀態(tài),追述作者自己在秦樓楚館中的經(jīng)歷,大有呼之欲出之概。
上片以男方的視角寫美人的熱情待客,抒發(fā)對女子情投意合的情感。
“并刀如水,吳鹽勝雪,纖手破新橙”──這是富于暗示力的特寫鏡頭。出現(xiàn)在觀眾眼前的,僅僅是兩件簡單的道具(并刀,并州出產(chǎn)的刀子;吳鹽,吳地出產(chǎn)的鹽。)和女子一雙纖手的微細動作,可那女子刻意討好對方的隱微心理,已經(jīng)為觀眾所覺察了。
“錦幄初溫,獸煙不斷,相對坐調(diào)笙”──室內(nèi)是暖烘烘的幃幕,刻著獸頭的香爐(葉嘉瑩:獸形的香)輕輕升起沉水的香煙。只有兩個人相對坐著,女的正調(diào)弄著手里的笙,試試它的音響;男的顯然也是精通音樂的,他從女的手中接過笙來,也試吹了幾聲,評論它的音色的音量,再請女的吹奏一支曲子。
這里也僅僅用了三句話,而室內(nèi)的氣氛,兩個人的情態(tài),彼此的關(guān)系,男和女的身分,已經(jīng)讓人們看得清清楚楚了。
下片以敘事的方式來抒情,改用女方的口吻來傳情,有層次,有曲折,人物心情的宛曲,心理活動的幽微,人物形象的刻畫和生活細節(jié)的描寫更是十分細膩逼真。
“低聲問”一句直貫篇末。誰問?未明點。為何問?也未說明。
“向誰行宿?”的文化自知是男子的告辭引起。寫來空靈含蓄,挽留的意思全用“問”話出之,更有味。只說深夜“城上已三更”,路難“馬滑霜濃”,“直是少人行!敝徽f“不如休去”,表情措語,分寸掌握極好。
詞結(jié)束在“問”上,結(jié)束在期待的神情上,意味尤長。無限情景,都自先手破橙人口中說出,更不別作一語。意思幽微,篇章奇妙。
詞中所寫的男女之情,意態(tài)纏綿,恰到好處,可謂“傅粉則太白,施朱則太赤”,不沾半點惡俗氣昧;又能語工意新。這種寫生的技巧,用在散文方面已經(jīng)不易著筆,用在詩詞方面就更不容易了。單從技巧看,周邦彥實在是此中高手。
【作者簡介】
周邦彥(1056年-1121年),中國北宋末期著名的詞人,字美成,號清真居士,漢族,錢塘(今浙江杭州)人。歷官太學(xué)正、廬州教授、知溧水縣等。徽宗時為徽猷閣待制,提舉大晟府。精通音律,曾創(chuàng)作不少新詞調(diào)。作品多寫閨情、羈旅,也有詠物之作。格律謹嚴。語言典麗精雅。長調(diào)尤善鋪敘。為后來格律派詞人所宗。舊時詞論稱他為“詞家之冠”。有《清真集》傳世。
名家點評
明·沈際飛《草堂詩余正集》:冬景大不寂寞,“低聲數(shù)語,娓娓婉孌,足以移情而奪嗜”。
明·卓人月《古今詞統(tǒng)》引徐士俊評:即事直書,何必益毛添足。
明·潘游龍《古今詩余醉》卷五:說盡冬景行路意思,展轉(zhuǎn)有味。
清·王又華《古今詞論》引毛稚黃日:周清真《少年游》題云“冬景”,卻似飲妓館之作。起句“并刀如水”四字,若掩卻下文,不知何為陡著此語。“吳鹽”、“新橙”,寫境清別!板\幄”數(shù)語,似為上下文太淡宕,故著濃耳。后闋絕不作了語,只以“低聲問”三字貫徹到底,蘊藉裊娜,無限情境都自纖手破橙人口中說出,更不必別著一語。意思幽微,篇章奇妙,真神品也。又:周美成詞家神品。如《少年游》:“馬滑霜濃,不如休去,直是少人行。"何等境味!若柳七郎,此處如何煞得住。
清·沈謙《填詞雜說》:“馬滑霜濃,不如休去,直是少人行!毖择R,言他人而纏綿偎倚之情自見。若稍涉牽裾,鄙矣。
清·賀裳《皺水軒詞筌》:周清真避道君,匿師師榻下,作《少年游》以詠其事。吾極喜其“錦幄初溫,獸煙不斷,相對坐調(diào)笙”,情事如見。至“低聲問向誰行宿,城上已三更。馬滑霜濃,不如休去”等語,幾于魂播目蕩矣。
清·許昂霄《詞綜偶評》:情景如繪,宜遭道君之怒也。
清·周濟《宋四家詞選》:此亦本色佳制也。本色至此便足,再過一分,便入山谷惡道矣。
清·孫麟趾《詞逕》:恐其平直,以曲折出之,謂之婉。如清真“低聲問”數(shù)句,深得婉字之妙。
清·譚獻《詞辨》卷一:麗極而清,清極而婉,然不可忽過“馬滑霜濃”四字。
清·陳廷焯《云韶集》卷四:秀艷。情急而語甚婉約,妙絕古今。
清·陳廷焯《詞則·閑情集》卷一:日向誰行宿,曰城上三更,曰馬滑霜濃曰不如休去,曰少人行,顛倒重復(fù),層折入妙。
近代·俞陛云《唐五代兩宋詞選釋》:此調(diào)凡四首,乃感舊之作。其下三首皆言別后,以此首最為擅勝。上闋橙香笙語,乃追寫相見情事。下闋代紀留賓之言,情深而語俊,宜其別后回思,丁寧片語,為之詠嘆長言也。
現(xiàn)代·吳世昌《詞林新話》:寥寥五十一字中,不但寫故事,使當(dāng)時情景重現(xiàn),而且寫對話,使讀者如見詞中人,能聞詞中人語,此境界非一般寫景抒情所能創(chuàng)造。此詞本只寫情人晚會,與政治無關(guān),但南宋末年文人張端義在《貴耳集》中編造本事,全是胡言。張端義行為不“端”,出言不“義”。
【《少年游·并刀如水》原文及賞析】相關(guān)文章:
少年游·并刀如水原文及賞析12-19
《少年游·欄干十二獨憑春》原文及賞析03-02
《少年游·欄干十二獨憑春》原文翻譯03-01
西施的原文及賞析11-14
秋夜原文及賞析12-17
西施原文賞析12-17
風(fēng)原文及賞析12-17
牡丹原文及賞析12-18
遠游原文及賞析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