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曾子避席的故事
曾子避席的故事1
一天,孔子正在家里跟他的幾個學生談話,忽聽傭人在門外說:“先生,有客人來了!”
孔子一聽,連忙讓學生回避。
門一開,一位長衫高帽的男客走了進來,走到孔子席邊,雙腿并攏,兩手合十,彎腰道:“先生大安!”
孔子也連忙起身道謝。
那客人道了安,就一屁股坐到孔子身邊,迫不及待地說:“先生,我有個問題想請教于您!”說話時,手已經(jīng)碰到了孔子的衣服。
孔子覺得這人有點不太懂禮貌,做客的客人,主人請坐才坐,主人問話才說,怎么倒滔滔不絕地先說起話來?可是孔子還是耐著性子聽客人把話說完,然后送客出門。
剛送走客人,孔子的學生曾子進來了,他同樣坐到孔子旁邊,覺得這樣更能親近老師。
孔子不希望他的學生也像這個客人一樣魯莽,就坐下來跟曾子說:“以前的圣賢之王,均有至高無上的'德行,君王和臣子之間,君君臣臣,他們才相處很好。”
曾子一下明白過來——老師明里是在指點他君臣之間的道理,實際上在暗示師生之間尊卑關系。于是,立刻從席子上站起來,走到席子外面,恭恭敬敬地回答道:“學生哪里知道,還請老師把這些道理教給學生!
“避席”是一種非常禮貌的行為,學生不能跟老師平起平坐。當曾子知道老師要向他傳授學問時,他站起身來,走到席子外邊向老師請教,是為了表示他對老師的尊重。
曾子避席的故事2
曾子避席
孔子在家里和學生論道,這時候有聽見有客人上門拜訪,于是孔子讓學生趕緊回避,然后起身迎接。門剛一打開,一位穿著長衫高帽的男子走了進來,三步并兩步的走到孔子面前給孔子彎腰敬禮,雙腿并攏,作揖道:“學生來請先生大安,有問題向您求教!笨鬃用囟Y讓客人座下。
這個男的道謝之后就一屁股坐到孔子身邊的墊子上,迫不及待的說:“先生,我有一個問題困擾很久了,聽別人講述你才華,特地過來求教。”說話的時候由于過于激動,手碰到了孔子的袖子。
孔子不禁皺眉,覺得此人行為舉止不太嚴謹,不太懂禮貌。但是沒有表現(xiàn)出來,那個男的開始講述自己的事情,屢次打斷孔子,自說自話的把自己的事情說完才看向孔子,孔子耐心的給他解釋了,然后讓弟子送出門。
這時候曾子來了,他請安之后也坐到了孔子身邊,他是希望這樣能離老師近一點,聆聽教誨?鬃硬幌M蛣偛诺腵客人一樣,于是跟他討論君臣之禮,君君臣臣,都要有自己的位置和行為規(guī)范。曾子一聽,趕緊站起來,恭恭敬敬的走到席子外面站著:“學生先前魯莽了,麻煩老師還要教導我。”
這就是曾子避席的故事,是一種非常禮貌的做法。臣子不能跟君主平起平坐,學生也不能跟老師平起平坐,當老師教導的時候必須要恭敬的站起來聆聽。
曾子拜母噬指
曾子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也叫曾參。曾子小時候家里窮,只能靠上山打柴貼補家用,他的母親給別人做針線活,父親種地,一家三口清貧度日。
有一年冬天,天氣特別寒冷,快到數(shù)九了。外面狂風凜冽,曾子在家中搜索一圈也沒有發(fā)現(xiàn)多少糧食,米缸已經(jīng)空了,他把家里的玉米做了一碗面糊糊,給床上躺著的母親吃了,自己就只能把刷鍋水囫圇喝了下去。
但是刷鍋水怎么能填飽肚子,為了不讓母親聽到自己肚子咕咕叫而傷心擔憂,他騙母親說要出去砍柴,想躲起來。但是母親不讓他去,外面風那么大,上山砍柴會有危險。
曾子安慰母親說道:“娘,您在家歇著,我看外面風現(xiàn)在變小了。咱們家沒有過冬的柴火了,趁現(xiàn)在天氣還好,我去多打一點,然后結(jié)冰就不用出去了。”于是拿著砍刀,搓搓凍瘡的手,出門了。
曾子砍了一半,突然覺得一陣心疼,他擔心是不是母親出了什么事情,便趕緊收了柴刀,背起打好的柴往山下跑,回到家一看,原來是家里來了一位遠房親戚,母親有病在身不好起身,又怕失了禮數(shù)。于是情急之下咬爛自己的手指,希望曾子能感受到,然后回家。
曾子招待了客人,把客人送走之后,他跪在母親床前說道:“娘,您以后想兒子就輕輕地咬一下手指,兒子就能感受到了,別用力咬了,兒子會心疼的!敝車酥懒耍假潎@他的孝行。
宗圣曾子政治理念
曾子參與了儒家四書之首的《大學》編纂,書中提出了明德、親民、止于至善。不僅至善也提倡生財。主張唯心主義,有著樸素的哲學思想。古語說要想明德于天下,必須要讓一個國家泰興昌盛。
要振興一個國家,就必須要每一個家庭都做到和諧穩(wěn)固,要想讓每個家都和諧必需讓作為社會最小單位的個人能夠修正自己的行為,讓自己變得高尚。從個人做起才能讓這個天下明德。這個鏈條構(gòu)成了整個社會的道德體系。
他的政治理念分為兩個部分,一個就是至善,一個就是生財。至善指的是道德修養(yǎng)和政治上的最高境界和最終理想。通過誠心修身修養(yǎng)道德,通過齊家治國平天下達到政治上的最高境界。讓政治和道德相互作用就是儒家的政治觀點。他們相信人之初性本善,描述一個大同社會。作為當政者,必須要了解民心,尊重人民,知道群眾力量的重要性,不亂加賦稅,用一種謹慎的態(tài)度治國,民眾用一個謹慎的心做事,因此,一個有高尚品德的人才能稱之為人。
“生財”講的是做官的目的論,有的人做官是為了權(quán)利,有的人是為了斂財,這樣的人是不能夠委以重用,財富聚集的目的是為了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斂財?shù)木季褪菄业母`賊。其次當官還有一個重要的任務就是舉才,用人唯才的,不能因為個人喜好讓人才埋沒,這樣的小人比貪腐更可怕。
曾子避席的故事3
曾子是孔子的弟子,有一次他在孔子身邊侍坐,孔子就問他:“以前的圣賢之王有至高無上的德行,精要奧妙的理論,用來教導天下之人,人們就能和睦相處,君王和臣下之間也沒有不滿,你知道它們是什么嗎?”
曾子聽了,明白老師孔子是要指點他最深刻的道理,于是立刻從坐著的席子上站起來,走到席子外面,恭恭敬敬地回答道:“我不夠聰明,哪里能知道,還請老師把這些道理教給我!
在這里,“避席”是一種非常禮貌的行為,當曾子聽到老師要向他傳授時,他站起身來,走到席子外向老師請教,是為了表示他對老師的尊重。
曾子懂禮貌的'故事被后人傳誦,很多人都向他學習。
足見,尊師重教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
曾子避席的故事4
常聽老師說,名字最后一個字是“子”的人都是非同尋常的人。今天,在閱讀《中華美德故事》這本書的時候,我又認識了一位了不起的人物——曾子。
這個人你一定很熟悉,“曾子殺豬”的故事耳熟能詳。而在這本書中介紹曾子還是個尊師重道的人。曾子是孔子的弟子,有次,他又和孔子在一起,孔子突然向他提問,曾子知道,老師是要對他指點一二,于是立刻站了起來,走在席子外面,而且還很恭敬地說“請老師把這些道理教給我!
故事的內(nèi)容淺顯易懂。我不禁聯(lián)想到了我自己身邊的種種現(xiàn)象。上課時,常常有同學隨意打斷老師的話;下課時,有的同學提問卻不說“謝謝”;大課間,不小心撞到了老師,有的同學連聲“對不起”都不會說……相比曾子,我們做的'真是遠遠不夠!
尊師重道一直以來都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這不僅是對老師的尊重,更是對知識的尊重,要想盡情釋放自己的才華,首先需要知識的灌溉。而知識從哪來?老師一堂堂課上,一句句教誨中得來。
那是不是尊師就是給老師送禮物?不是的。曾子用“避席”的行為表示在傳授知識時,孔子是我的老師,我是學生,學生應該用謙遜的態(tài)度聆聽老師的教誨。這就是一個簡單的行動。
也許,用耳朵仔細地聽,將眼神與老師一次次交匯,這就是尊師重道的最好體現(xiàn)。
【曾子避席的故事】相關文章:
曾子殺豬的故事05-30
曾子殺豬的故事常用[9篇]06-03
曾子殺豬的啟示02-28
【熱門】曾子殺豬的啟示15篇02-28
故事枕頭故事多的故事06-02
《講故事》故事02-24
經(jīng)典的故事03-09
故事大全小馬過河故事文字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