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美術活動實錄:引導幼兒向米羅大師學畫
活動由來:
在繪畫教學中有一段時間,幼兒由于受技能技法和生活經(jīng)驗的限制,繪畫水平停滯不前。在進行名畫欣賞時,我發(fā)現(xiàn)幼兒對米羅的畫特別感興趣,總是在畫前指指點點,爭論畫中形象像這個像那個。由于米羅是一位超寫實主義的畫家。他的畫中往往沒有什么寫實性的明確具體的型,而只有一些線條、一些大小不同的點、和一些扭曲重組的形狀。這些都很類似于兒童涂鴉期的偶得形狀。他的作品中顏色非常簡單,紅、黃、綠、藍、黑、白,在畫面上被平涂成一個個的色塊。看起來,這些畫自由、輕快、無拘無束。而這種平涂法也符合幼兒現(xiàn)有的技法。米羅抽象怪異的作品更能引起幼兒的好奇心,激發(fā)幼兒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這時我突發(fā)奇想,如果利用名畫欣賞,讓幼兒向大師學畫,不是能更好的提高幼兒的繪畫水平呢?于是我設計了從欣賞完默畫——欣賞完模仿畫——欣賞完創(chuàng)意畫等一系列活動。讓幼兒的繪畫水平在米羅大師的引領下走上新的臺階。
第一階段:默畫。幼兒通過記憶背著把原畫畫出來的過程。
在這一階段我想讓幼兒親自去畫一畫米羅的作品,讓他們親身體驗一下大師是如何構圖、設色和造型的。我挑選了《誕生日》這幅畫作為幼兒親身體驗的對象。這張畫的特點是大面積的色彩鮮艷明快,整體造型簡潔飽滿。這些讓人看了都使人過目不忘,非常適合于默畫。為了讓幼兒更好的體驗畫者對畫面的用心經(jīng)營,我精心設計了幾個和幼兒共同欣賞的話題。在我向幼兒介紹完米羅以后,我便開始提問:
“看到這張畫的第一眼你記住了什么?為什么?”這是一個開放性的問題,它可以使孩子的思維更寬廣、話題更拓展、思想更個性。為了更好的體驗什么是第一眼,我把畫在幼兒眼前展示了一下,馬上就翻了過去。果然,我聽到了各種不同的答案:
梓藝說:“我記住了紅色,因為紅色特別紅。 ”
羅子騰說:“我記住了黃顏色,因為黃色特別亮,而且還在畫上面。 ”
林林說:“我記住了藍色,因為藍色特別多。 ”
雨情說:“我記住了一個像不倒翁一樣的東西,因為它特別大。 ”
孩子們的感受都不一樣,他們的回答也說出了這幅畫最吸引人的原因。我把畫貼在了黑板上,“現(xiàn)在我們再仔細的看看,畫面中都有什么?”我接著提問。
這回大家就更踴躍了,有的說:“有紅色、黃色、藍色、黑色。 ”說出了所有的顏色。有的說:“有一個紅色的橢圓形。 ”有的說:“在黃色三角形上有一黑色的魚鉤。 ”還有的說:“那有一個啞鈴。 ”等等。孩子們找到了畫面中的所有造型因素,就連一個小黑點也沒逃他們的眼睛。 “那畫面中的這個造型象什么?”這回的答案更是五花八門,有的說像不倒翁;像雞蛋娃娃,三角娃娃;還有的說像怪獸。我真佩服孩子們的想象力。我的最后一個問題是:“你能給這幅畫起個名字嗎?”
幼兒1:“叫樂園,因為所有的顏色是我感覺很快樂。 ”
幼兒2:“叫紅色的太陽,因為這一片紅像太陽。 ”
幼兒3:“叫夜空下跳舞的雞蛋。 ”他說蘭顏色很像夜空。
幼兒4:“叫歐特曼怪獸。 ”動畫片都上來了。
小朋友們這么喜歡這張畫,想不想把它畫下來?現(xiàn)在大家趕快往腦子里記一記,當我數(shù)到“三”的時候我就把畫翻過去,小朋友們要背著把它畫下來,看誰畫得最像。
反思:
在這次活動中,我選擇的欣賞畫《誕生日》的特點是色彩鮮明,一個大的主體造型,特別有適合幼兒記憶。在整個欣賞過程幼兒積極發(fā)言,大膽想象,既培養(yǎng)了幼兒的細致入微的觀察能力,也培養(yǎng)了幼兒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而默畫是一個再創(chuàng)造的過程,避免了由于臨摹而限制幼兒的思維,在這過程中既培養(yǎng)了幼兒的記憶力,還向大師學習了如何構圖和如何設色等技能技法。在默畫時,大部分幼兒畫得都特別認真,有的幼兒由于找不到畫中的那種深藍色,還著急得問我:“老師沒有那種藍色怎么辦?”這些都說明原畫深深地吸引了幼兒,他們愛畫喜歡畫,當一張張作業(yè)擺在我面前時,我深深地被他們的出色表現(xiàn)而感動,每張畫中的色彩都是那么飽滿,稚拙的造型更有原畫的影子,就連畫中的一個小圓點他們都表現(xiàn)出來了,更有甚者李京慧小朋友畫的幾乎和原畫一模一樣。可見這次默畫非常的成功。為下一步仿畫打下了基礎。
第二階段:模仿畫。即仿照原畫的造型方法創(chuàng)造出新的形象的過程。
在第二次階段我選擇的欣賞畫還是造形比較簡單的,欣賞完以后,我讓幼兒默畫時可以加入一些自己的創(chuàng)作。但從作業(yè)中發(fā)現(xiàn),幼兒還是以模仿原畫為主,加入自己東西的很少。為了讓幼兒一點點擺脫默畫,后來我又選擇的欣賞畫《人與山》,這張畫中有很多怪異的造型,畫面特別豐富飽滿,默畫起來很難。這時我要求幼兒根據(jù)原畫中形象重新組合的方法,自己創(chuàng)作一個新形象,看誰的創(chuàng)造出的形象最夸張最怪異。在這次作業(yè)中幼兒已經(jīng)能進行一些簡單的變形組合,但是點和線的運用還不是很多,造成畫面不夠飽滿,色彩上只是一些鮮艷的顏色,也比較單一。
通過分析作業(yè)我發(fā)現(xiàn)幼兒還是不很了解米羅的繪畫特點,利用點線面進行抽象造型的方法也不是十分理解。找到了問題,我決定還是讓米羅大師來告訴幼兒怎么畫。于是我把幼兒欣賞過的畫都展示出來,從最小的點開始和幼兒一起分析,在分析的同時向幼兒講解米羅繪畫的特點。分析完以后,再把幼兒的作品和大師的作品進行比較,讓幼兒自己找出和大師的區(qū)別。
幼兒1說:“我們使用的顏色沒有大師的多。 ”
為了驗證一下,我和幼兒一起把每幅畫的顏色數(shù)了一遍。結果發(fā)現(xiàn),大師一張畫中有七八種以上的顏色,而幼兒的畫只有三四種到四五種顏色,大家一致認為自己畫時要多用幾種顏色。
幼兒2說:“大師畫中的邊兒(輪廓線)特別清楚,我們畫得不清楚。 ”
“為什么?”
“因為大師用黑色畫邊兒,就清楚;我們小朋友用黃色、粉色淺色畫邊兒就不清楚。我們也應該用黑色畫邊兒。 ”
幼兒3說:“大師畫中的黃色特別顯眼,而我們畫中的黃色卻看不出來。 ”
我問為什么時,幼兒就回答不上來了。
于是,我設計一個試驗,讓幼兒把黃色和其它顏色畫在一起,分析黃色和什么顏色在一起時是最顯眼的,通過對比幼兒發(fā)現(xiàn),黃色在深顏色中特別顯眼,和淺色在一起時就不那么顯眼了。這時我又引導幼兒看大師背景色的設計。幼兒有的發(fā)現(xiàn)了大師的畫多以深色背景為主,而他們喜歡用鮮艷的顏色畫背景。我拿出幾張不同背景的畫。經(jīng)過對比幼兒都找出了效果最好的。
利用和大師對比幼兒自己發(fā)現(xiàn)了問題,并想出了解決的辦法。
第三階段:創(chuàng)意畫。自己創(chuàng)造新形象的過程。
經(jīng)過第二階段的練習,我決定讓幼兒嘗試一下自己創(chuàng)作。在創(chuàng)作前我還是讓幼兒欣賞了米羅的《人與狗》,當我把畫剛展示出來,孩子們就齊呼米羅的畫。當問為什么時,有的說畫面上有雪花形的點;有的說畫面上的形象不是真的;還有地說畫面上有點線面,等等?磥砻琢_的畫以深入孩子心中。欣賞完以后,我讓幼兒利用米羅的造型因素自己創(chuàng)作。整個創(chuàng)作過程大家都特別投入,畫完后我把畫都貼在了黑板上,所有人都聚集在黑板下,相互指點著介紹著。原來畫面上呆板的小人畫面變成了多頭的怪獸;變成了大大的長角的蝸牛;變成了很多手的怪人;等等,在畫面中比較空的地方還畫上了不同的點和曲線,其中有的作品還真有點大師的風范。
活動反思:
幼兒繪畫水平要提高離不開技法的支持,教師的示范傳授了技法卻限制了孩子的創(chuàng)造力。只有幼兒親身去體驗去學習得出來的技法才是幼兒真正的技能。在教學中教師是一個引導著,幼兒只有在教師有目的的引導下,才能主動地去學習去探索。同時教師引導什么又來源于幼兒作品,通過對作品的分析,教師才知道下一步要走向何方。
【美術活動實錄:引導幼兒向米羅大師學畫】相關文章:
印章的秘密幼兒園活動實錄09-13
幼兒園中班活動實錄狼來了07-12
美術課課堂實錄06-30
怎么引導孩子參加活動09-03
好玩的圖騰活動實錄09-28
有準備的遠足活動的活動實錄09-07
《普羅米修斯盜火》課堂實錄03-12
小車開得歡活動實錄06-13
(精選)學畫記作文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