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訴衷情·秋情》的原文是什么?該如何理解呢?
訴衷情·秋情
吳文英〔宋代〕
片云載雨過江鷗。水色澹汀洲。小蓮玉慘紅怨,翠被又經秋。
涼意思,到南樓。小簾鉤。半窗燈暈,幾葉芭蕉,客夢床頭。
譯文
陰云送來陣陣細雨,沙鷗在江面上飛來穿去。水色迷蒙下的江邊小洲顯得分外寧靜。荷花已經殘敗,那綠色的荷葉又將經歷秋天的折磨。
涼爽的秋意也來到了南樓,小樓上簾幕低垂簾鉤空掛。伴著半窗昏黃的燈影,聽著風吹芭蕉的聲音,孤寂的旅人沉沉地進入夢鄉(xiāng)。
賞析
這是一首羈旅詞!捌啤倍鋵懡。汀州之上,水色清澹,云雨徘徊,江鷗翩飛!靶∩彙倍鋵懡ń浻杲浨镏疇睢I掀渚浣酝钢鴽鲆,過片即名點,謂南樓之人感受到了這些涼意。“半窗”三句寫入夜之景,燈暈有色,芭蕉有聲,客夢有情。此詞上片以一幅淡淡的秋景圖,自然地引出來下片一陣淡淡的秋愁,抒發(fā)了作者的羈旅之情。展現(xiàn)了秋初行客所見秋江雨景和獨自夜宿的寂寞情景。此詞寫景清幽淡雅,情感細膩生動,可謂蘊藉深沉。
發(fā)端“片云載雨過江鷗,水色澹汀洲”寫游子客居他鄉(xiāng)的遠望之景!拜d”字貼切、生動,既描述秋云含雨之狀,又形容云情雨意飄動之勢。本來水色只訴諸人的視覺,而靜謐則訴諸人的聽覺,現(xiàn)在二者參互溝通起來。由靜寂而致夢寐,于是下面就轉人夢境的描寫!板!弊旨葘懰ㄆ鸱,流水遷回之貌,又有澹淡飄動之姿,以此形容燕鷗隨風波而漂縱之態(tài)。這開端之景,已暗寓了客子他鄉(xiāng)的漂泊之意。
“小蓮玉慘紅怨”二句,寫荷塘中稚嫩的荷花和翠綠的荷葉受到秋雨的摧殘,又從翠被的字面涉想秋閨女子。這是化用李商隱“西亭翠被余香薄,一夜將愁入敗荷”詩句的意思!坝駪K紅怨”以濃麗之詞寫荷花的調零,并以擬人手法將殘荷涂以憂傷的情韻;“翠被又經秋”寫荷葉的凋殘,一個“又”字,頗具感情色彩,點出游子客居他鄉(xiāng)已非一年,從而突出了客子思鄉(xiāng)之情。詞中的“秋”字,不僅點明季節(jié),而且寄寓了游子羈旅的憂思。詞人從哀傷池荷花葉凋傷而懷念別離經年的伊人。這種類似電影蒙太奇的手法,使空間變換跳躍,在聯(lián)想和想象的環(huán)生中不斷地開拓意境,正是夢窗詞的一種藝術特色。
下片發(fā)端的“涼”字,緊承上片歇句的“秋”字。過片“涼意思,到南樓,小簾鉤”三句,并未接寫游子,而是一個轉筆,從家鄉(xiāng)的思婦展開筆墨,此是虛筆,采用從對方寫起的方法,想象思婦正在家鄉(xiāng)的南樓上,小簾內盼良人歸鄉(xiāng),如此更加濃了游子思歸之情!皼觥弊终故玖藘刃牡膫袘n戚。“小簾鉤”,這一空無依傍的意象,仿佛一個特寫鏡頭,只見簾鉤在秋風中晃動,人去樓空之意盡在不言中。
結尾“半窗燈暈”三句,寫午夜夢回,轉筆寫到游子客居他鄉(xiāng)的情況,面對秋雨蕉聲,其凄苦、失望的情緒愈益難堪,真有“窗外芭蕉窗里人,分明葉上心頭滴”的感受了,此時睡在床頭的游子,夢見什么,詞中到此戛然而止,含蓄委婉,令讀者遐想。芭蕉秋雨是古代詩詞中常用來表現(xiàn)愁苦的意象!翱蛪舸差^”,交代了所見所聞的觀察點,渲染了特定的環(huán)境氣氛,在結構上起到了總承前文的作用。
此首小令在藝術上頗具特色:全篇以景托情,詞中著力刻畫游子眼中之景:秋風秋雨,江鷗點點,水波澹淡,紅蓮凋殘,燈暗窗疏,芭蕉蕭瑟,這里有遠景、近景,有室外、室內,有稂麗,亦有清淡,但這些景物均涂上“秋”的色彩,這“秋”意就將游子的鄉(xiāng)愁托出。故王國維說:“一切景語皆情語也。”(《人間詞話》);全篇表達游子的鄉(xiāng)愁,不僅以秋景托之,而且在下片中刻畫了人物,既有正面描繪“客夢床頭”的惆悵,亦有設想思婦的虛構,做到虛實結合,從而更好地揭示了詞的主旨;全詞塑造意象時,注意空間變化,時而江邊汀洲,時而近處蓮池,時而游子的室內,時而思婦的南樓,空間變化之快,而又不用虛詞連綴,如此易造成意象不夠疏朗,令人有生澀之感。但了解夢窗多用實詞連綴轉折的手法后,亦能將全詞脈絡理清。故況周頤說:“轉折筆圓,恃虛字為轉折耳。意圓,則前后呼應一貫。神圓,則不假轉折之筆,不假呼應之意,而潛氣內轉!保ā遁唢L詞話》);此首小令具有密麗的風格,其密麗處主要表現(xiàn)在多用麗詞,如“小蓮”“玉慘”“紅怨”“翠被”等及時空變化快,事情層次多上。
創(chuàng)作背景
這首詞具體創(chuàng)作時間不詳。吳文英本四明人,但流寓各地,以蘇、杭為最久,此詞作于杭州,所以稱作“客”者,是因為居住蘇州久,對蘇州特別依戀,“可惜人生,不向吳城住”(《點絳唇·有懷蘇州》),這里則有權將蘇州認作故鄉(xiāng)的意思,也可見對遣妾的懷念之忱。詞人在秋雨綿綿時深切懷念一位睽離已久的女子,因為猜想她處境可能很凄苦而彼此重見又無希望,所以作此詞流露惆悵痛苦的感情。
【《訴衷情·秋情》的原文是什么?該如何理解呢?】相關文章:
《杏花》的原文是什么?該如何理解呢?08-23
《瑤池》的原文是什么?該如何理解呢?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