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詩經(jīng):十畝之間
《十畝之間》是中國古代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jīng)》中的一首詩。這是描寫采桑人輕松愉快的勞動場景的詩,勾畫出一派清新恬淡的田園風(fēng)光和勞動場景,抒寫了采桑女輕松愉快的勞動心情。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詩經(jīng):十畝之間,歡迎閱讀。
《詩經(jīng):十畝之間》
十畝之間兮,桑者閑閑兮,
行與子還兮。
十畝之外兮,桑者泄泄兮,
行與子逝兮。
注釋:
1、桑者:采桑的人。
2、閑閑:從容不迫的樣子
3、行:且,將要。子,你。
4、泄:同閑閑
5、逝:往。
譯文:
十畝田間是桑園,采桑人兒真悠閑。
走吧,與你把家還!
十畝田外是桑林,采桑人兒笑盈盈。
走啊,與你攜手行!
賞析:
魏國地處北方,“其地陋隘而民貧俗儉”朱熹語、。然而,華夏先民是勤勞而樂觀的,《魏風(fēng)-十畝之間》即勾畫出一派清新恬淡的田園風(fēng)光,抒寫了采桑女輕松愉快的勞動心情。
夕陽西下,暮色欲上,牛羊歸欄,炊煙漸起。夕陽斜暉,透過碧綠的桑葉照進(jìn)一片寬大的桑園。忙碌了一天的采桑女,準(zhǔn)備回家了。頓時,桑園里響起一片呼伴喚友的聲音。人漸漸走遠(yuǎn)了,她們的說笑聲和歌聲卻仿佛仍裊裊不絕地在桑園里回旋。這就是《十畝之間》展現(xiàn)的一幅桑園晚歸圖。
以輕松的旋律,表達(dá)愉悅的心情,這是《十畝之間》最鮮明的審美特點。首先,這與語氣詞的恰當(dāng)運用有關(guān)。全六句,重章復(fù)唱。每句后面都用了語氣詞“兮”字,這就很自然地拖長了語調(diào),表現(xiàn)出一種舒緩而輕松的心情。其次,更主要的是它與詩境表現(xiàn)的內(nèi)容相關(guān)。詩章表現(xiàn)的是勞動結(jié)束后,姑娘們呼伴喚友相偕回家時的情景。因此,這“兮”字里,包含了緊張的勞動結(jié)束后輕松而舒緩的喘息;也包含了面對一天的勞動成果滿意而愉快的感嘆。詩句與詩境、語調(diào)與心情,達(dá)到了完美的統(tǒng)一。所謂動乎天機(jī),不費雕刻。至此,我們自然聯(lián)想起《周南-芣苢》,它也主要寫勞動的場景和感受。但由于它刻畫的勞動場景不同,詩歌的旋律節(jié)奏和審美情調(diào)也不同!镀]苢》寫的是一群女子采摘車前子的勞動過程,它通過采摘動作的不斷變化和收獲成果的迅速增加,表現(xiàn)了姑娘們嫻熟的采摘技能和歡快的勞動心情。在結(jié)構(gòu)上,四字一句,隔句綴一“之”字,短促而有力,從而使全詩的節(jié)奏明快而緊湊!妒之間》與《芣苢》,形成了鮮明的對照,并成為《詩經(jīng)》中在藝術(shù)風(fēng)格上最具可比性的兩首勞動歌謠。前人評《十畝之間》“雅淡似陶”陳繼揆《讀風(fēng)臆補(bǔ)》、。陶淵明《歸園田居》確寫道:“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钡罢叱錆M了姑娘的輕松歡樂,后者則蘊(yùn)含著陶公的閑適超然;前者明快,后者沉郁,貌似而神異。
對《十畝之間》詩旨的闡釋,除《毛詩序》政治附會性的“刺時”說之外,尚有蘇轍的“偕友歸隱”說和與之相近的方玉潤的“夫婦偕隱”說。其實,這是隱然有“歸隱”意識的讀者,有感于詩中描畫的田園風(fēng)光,而生發(fā)的創(chuàng)造性想像,不是基于詩歌本文的客觀闡釋。此外,今人尚有主“情詩戀歌”說的,即把“行與子還”、“行與子逝”,解釋為姑娘招呼自己的情侶一同走。這則是由于“子”字意義的含混而造成的闡釋的歧解。細(xì)味全詩,詩章展示的顯然是一幅采桑女呼伴同歸的桑園晚歸圖。
創(chuàng)作背景
關(guān)于《魏風(fēng)·十畝之間》的意旨與背景,歷來有多種觀點!睹娦颉吩疲骸啊妒之間》,刺時也。言其國削小,民無所居焉!背睹娦颉返摹按虝r”說外,還有蘇轍的“偕友歸隱”說和與之相近的方玉潤的“夫婦偕隱”說,另外還有人主張“情詩戀歌”說,即把“行與子還”“行與子逝”,解釋為姑娘招呼自己的情侶一同走。而今人多解此詩為描寫采桑女偕伴而歸時的詩歌。
《詩經(jīng)》簡介
《詩經(jīng)》,是中國古代詩歌的開端,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前11世紀(jì)至前6世紀(jì))的詩歌,共311篇,其中6篇為笙詩,即只有標(biāo)題,沒有內(nèi)容,稱為笙詩六篇(《南陔》《白華》《華黍》《由庚》《崇丘》《由儀》),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約五百年間的社會面貌。
《詩經(jīng)》的作者佚名,絕大部分已經(jīng)無法考證,傳為尹吉甫采集、孔子編訂!对娊(jīng)》在先秦時期稱為《詩》,或取其整數(shù)稱《詩三百》。西漢時被尊為儒家經(jīng)典,始稱《詩經(jīng)》,并沿用至今。《詩經(jīng)》在內(nèi)容上分為《風(fēng)》《雅》《頌》三個部分。手法上分為《賦》《比》《興》!讹L(fēng)》是周代各地的歌謠;《雅》是周人的正聲雅樂,又分《小雅》和《大雅》;《頌》是周王庭和貴族宗廟祭祀的樂歌,又分為《周頌》《魯頌》和《商頌》。
孔子曾說“興于《詩》”“《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先秦諸子中,引用《詩經(jīng)》者頗多,如孟子、荀子、墨子、莊子、韓非子等人在說理論證時,多引述《詩經(jīng)》中的句子!蹲髠鳌芬喽嘁姙閾(jù)。至漢武帝時,《詩經(jīng)》被儒家奉為經(jīng)典,為《五經(jīng)》之一。
【詩經(jīng):十畝之間】相關(guān)文章:
詩經(jīng):還09-12
經(jīng)典詩經(jīng)名言10-11
詩經(jīng):長發(fā)09-17
詩經(jīng):綿09-09
詩經(jīng):板06-18
詩經(jīng):賚09-29
詩經(jīng):敬之08-15
詩經(jīng):鴻雁10-19
詩經(jīng):玄鳥07-15